帳號 :
密碼 :

清 黃向堅 萬里尋親圖軸 設色紙本  128.5×42.7cm 蘇州博物館藏
 
黃向堅其人、其孝與其畫
文∣諸文進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晚明黃向堅以其萬里尋親的孝行感動世人,他又以善繪事、工山水著稱,他的事蹟更使其畫名流芳百代,非但得時人尊崇,亦令後世欽仰。
黃向堅(1609∼1673),明末清初蘇州府長洲人,字端木,號存庵、萬里歸人。黃向堅的父親黃孔昭,因戰亂阻隔於任所雲南。因父母皆羈縻於異鄉,不得歸家,黃向堅遂徒步萬里迎回雙親,此舉轟動三吳,時譽天下。
黃向堅因為善畫,將尋親途中歷經關山崿嶂繪錄成圖,著名的作品有〈萬里尋親圖卷〉(今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尋親圖卷〉(又稱「萬里尋親圖之雞足山卷」,今藏於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等。觀其畫風,境界師法於王蒙,筆法頗得於黃公望,勾皴細密,構圖雄險,並施以水墨、青綠暈染,拓落蒼秀。蓋因所繪皆目及親歷,是以跳出江南山水柔秀平緩之局限,而援入西南奇絕山川之形勢。其雄渾之格,非江浙間囿於畫室中手筆可擬。黃向堅尋親所歷,非但有圖,且繫以文,他的《尋親紀程》、《滇還日記》,詳述其自蘇至滇、又返鄉至蘇的種種情狀,字證其繪,繪形於文,因此讀其文字、按其畫作,恍若親臨,其間之困苦,涵蓋了朝代更替間之世象動盪、兵況騷亂、人情冷暖,使之一一奔來眼底,讓人心驚魂搖,更為孝子尋親所體現的不畏艱險之堅貞心志所感動。
讓我們從黃向堅的畫作與文字,來體驗他的尋親歷程,並感受當時的世象狀況。先看「大都會版」〈萬里尋親圖卷〉,上有黃向堅長跋,跋云:「予徒步萬里,其山川險阻,雖?著程紀,而艱危莫甚於秦關,關建在古黔地、晃州之界,偽藩孫可望蟠踞時所設也,烽?千里,貔貅萬計,森嚴過於函谷,居然為南北之限。斯時行旅既絕,兵燹載途,悉從無路處覓路,徼有天幸,往返其間,每於定省館驛之暇,輒作出險入險、痛定思痛想。爰是漫然寫一長卷,不計日、不計里,惟就所歷所遇,而圖其萬一。始自大瀧,洎五陵溪、西溪、柳寨,緶水嶺、鯰魚坡,踰關而渡江心,經兩春秋而成。噫,竊又念蹈崎嶇、冒鋒刃,豈孝子所宜歟。聊假丹青,稍感夢寐神搖之意,後之覽者,或亦興岵屺之思,不嗤予手笔之未工,存而勿論,尤為幸甚。時丙申龝秒并誌於瓊枝閣」。
「大都會版」〈萬里尋親圖卷〉繪於丙申,即順治十三年(1656),而黃向堅從蘇州出發赴滇尋親,是順治八年(1651),至滇迎返雙親,終於至蘇州,是順治十年(1653),可見「大都會版」〈萬里尋親圖卷〉是黃向堅尋親事畢,返蘇後餘暇憶繪之作。可以想像,在黃孝子艱苦的尋親旅程中,無暇顧及精心構思筆墨創作,頂多僅能於行之所至留下草稿。其草稿之時,對於是否能夠順利尋得雙親,仍在祈禱之間,只有回到故鄉數年之後,痛定思痛,方有運思傑構之興。「大都會版」〈萬里尋親圖卷〉如此,存世的許多幅黃氏以「尋親」為主題的山水畫作,大例如此。
《尋親紀程》云:「崇禎癸未歲(1643),父除授雲南大姚令,挈母及從弟之任。後適逢鼎革,關山阻絕,干戈載途,言念二親歸期,杳不可問。堅夙夜彷徨,痛傷眯目,且遭外辱橫陳,幾至無家。屏居隴畝間,茹荼拮据,筆硯塵封,殆不敢作安飽想。時拜墓側,訴己不孝,置父母於絕域而不之省,猶得為人後也耶?深愁困苦中,每攝念靜思,雖山長水遠,決無限足之程,但恐不能一日果勇,踏出大門耳。維時患難稍平,堅神悚悚,動儼如親之召我行矣。乃趣家人,簡點征衣,含悲相勖,終不出一艱阻之言滯我行蹤。克期,別諸親朋,疑信相半,止予不得。饋我以贐,酌我以酒,贈我以言,堅惕焉感拜,於是遂行。順治辛卯(順治八年,1651)臘月朔,拜墓辭家。臨別,視身如蛻,不令兒女子輩悲涕牽衣,亦不忍回首分付一語。承五六長幼至戚相送登舟,瞬息天涯」。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9月號第18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