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清 翟繼昌 紫薇海棠圖
 
試論翟大坤繪畫中的「吳門」元素
文∣許 靜 圖/攝影∣許 靜、本刊資料室

清代畫壇,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派」受到皇室扶持,占據畫壇主流,他們宣導董其昌南宗理論,主張摹古,師法「元四家」,強調筆墨技法的出處,繼而總結出了易於模仿借鑑的山水畫模式,天下畫人由此輾轉抄摹,以至形成「家家大癡,人人一峰」的局面。此後,畫風日趨僵化,缺乏活力與生氣的問題逐漸凸顯。在這期間,雖然出現了注重抒發個性的「四僧」、崇尚自然天趣的「揚州八怪」,但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派」仍勢眾力廣,牢牢占據著畫壇主流。乾嘉時期,在遠離京畿的江南地區,出現了一批畫家,他們跳脫出當時桎梏,背離「四王」正統風格,以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人為師法對象,繼承「吳門」傳統,在當地掀起了「吳門」復興的浪潮。翟大坤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翟大坤,字子厚,號雲屏,後病耳,因此又自號無聞子。嘉興人。祖父翟枚吉,官南寧知縣。父親翟照庭,曾任寧國府知府。翟照庭生三子,分別為翟起泰、翟正已與翟大坤。乾隆十二年(1747),兩江總督尹繼善奏報安徽寧國知府翟照庭居心貪黷、操守不潔,謹奉旨革職。乾隆十七年(1752),翟父去世,貧無以歸,翟大坤跟隨諸兄遷至蘇州。也許是受父親革職案的影響,翟大坤與兩位兄長並未選擇其祖父與父親的道路,而是一生未仕,其兩位兄長分別以教書、賣字為生。翟大坤本人則更是性情蕭散,不肯治經生家言,獨心好書畫,以賣畫為生。其憑藉著一支妙筆,在畫壇顯露鋒芒:「初見賞於沈文?公,名日起。中歲筆墨遠播,藉藉吳越間」。
關於翟大坤的生卒年,《墨林今話》、《嘉秀近代畫人搜銓》等均只記載了其卒年為嘉慶甲子年(1804),未提及其生年。清代的文字獄檔案,則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資訊。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皇帝檢閱各省呈繳的應毀書籍時,發現澹歸和尚所著《遍行堂集》中多悖謬字句。此書由高綱作序,並募資刻行,而高綱為高其佩之子,世受國恩,乾隆帝對此大怒,要求徹查。高翟兩家有姻親關係,翟大坤的姐姐為高綱子之妻,當時高翟氏寄居母家,翟家因此受到牽連。據翟家人的供單,乾隆四十年─即此事發生時,翟大坤長兄翟起泰五十九歲,二哥翟正已五十歲,翟大坤作為家中幼子,時年卅七歲。據此,可以推斷,翟大坤的生年為乾隆四年,即一七三九年。
關於翟大坤的繪畫藝術,《墨林今話》稱其「山水兼宋、元,下筆深秀,奄有諸家之長」,《墨香居畫識》云:「雲屏畫初無稿本,亦不喜對臨前跡,而筆下自能兼綜各家,任意揮灑,皆成妙構。或偶有滯思,輒默坐慘澹,及其得心應手,有兔起雀落之勢。此非富於丘壑者不能」,秦祖永《桐陰論畫》評其:「山水兼綜各家,寫生得古法」。從現存的翟大坤作品來看,其繪畫確是熔鑄各家,師法對象十分廣博,上溯宋元名師,亦摹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在師法前人的選擇上,翟大坤似乎對倪瓚、沈周很是偏愛。《愛日吟廬書畫別錄》稱其:「任意揮灑,皆成妙構。於倪、沈尤合度」。上海博物館藏翟大坤〈仿倪瓚山水圖〉有畫家本人的跋:「余見曝書亭舊藏倪迂真跡,蒼潤淋漓,迥非世所傳贗本,多作枯淡之筆者。辛丑(1781)仲夏寓東山傳經堂背臨此卷,以消永晝,倘世有趙同魯得,毋從旁大呼火候太過耶。檇李雲屏散人翟大坤並跋」。倪瓚是畫竹高手,翟大坤也曾觀摩其墨竹畫,並模仿其意作畫:「乾隆己丑(1769)四月於磐漸山齋觀倪高士墨竹小幀,因師其意而為此。雲屏散人坤」。
倪瓚之外,翟大坤對沈周尤為偏好,秦祖永就曾見過翟大坤的一中幅,筆思蒼勁,認為其頗得石田翁遺意。翟大坤早年曾臨習過沈周的作品,其〈杏花書屋圖〉上有畫家自題「戊子(1768)長夏仿石田翁杏花書屋圖畫法於歸硯草堂。雲屏散人翟大坤」。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7月號第17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