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清 劉彥沖 松風山館圖 1835 上海博物館藏 
 
劉彥沖的生平、風格與作品
文∣孫丹妍 圖/攝影∣孫丹妍

十九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畫壇略顯平淡,吳門風規已遠,揚州的風尚漸漸隨著經濟中心的轉移而式微,數十年後的海上風雲尚在醞釀,此時較為有名的畫家如湯貽芬、戴熙等畫風多宗董其昌四王一脈,平實天真,然而都不能脫離松江派的藩籬,雅則雅矣,總欠缺一些鮮活的生機。
同一時期的蘇州,出現了一名曾經短暫地打破這平淡的畫家─劉彥沖。今人對於劉彥沖不甚熟悉,除了因為他正處在這青黃不接的時代,另外有很大程度上亦是由於他的早逝。對於一個中國畫家而言,不到四十年的生命,在藝術上不要說達到成熟,甚至可能連學習階段都尚未完成。然而,劉彥沖天賦過人,在有生之年創作出不少精彩的作品,雖然未及開宗立派,但已隱有超越時人的風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以吳門畫法為宗,各科皆擅,上探宋元,得法理之嚴謹,又吸納明清以來的清靈逸氣,實在已頗具獨創新風的基礎。如果天假其年,或許吳門畫壇在傳統風格上會有一個更光彩的收梢。
劉彥沖生平的資料不多,最主要來自於其弟子顧大昌的《歸實齋畫計》及友人汪獻玗所撰〈劉君梁壑墓誌銘〉,其中載劉彥沖原名榮,又名泳之,字彥沖,改字梁壑,又字巨源,號梁壑子,室名歸實齋、操縵堂,四川梁山縣人,嘉慶十四年(1809)生,祖父在江蘇某地任縣丞,父親跟著來到吳門,在當地娶妻,依妻家為生。劉彥沖四歲父親去世,他從小讀書,能作詩文,但是由於沒有當地的戶籍而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劉彥沖家境貧寒,沒有娶妻而事母至孝,因侍病母而自己生了病,母親去世不久也病故了,卒時為道光廿七年(1847)四月,年僅卅九歲。卒後由友人將其葬於吳縣,並整理詩文,又為其請旌孝子,因此後人常稱以「劉孝子」。
關於劉彥沖的生平大抵如此,徐邦達先生有〈劉泳之生卒年歲考訂〉短文,依據的也是上述資料。根據劉氏留下的作品與其友弟的零星記載,本文對劉彥沖的生平與畫藝作以下一些補充。
劉彥沖與詩人江湜是莫逆好友,江湜廿餘歲時就與劉有詩歌唱和。道光廿七年夏天,江湜在福建遊歷,聽到劉彥沖下世的消息,作〈題鍾巖石壁是日聞故人沈山人劉彥沖同時下世〉、〈溫沈劉二君之喪哭之逾日作二詩志哀〉、〈得元潔書知彥沖已葬為詩哭之凡五首〉等詩哀悼,由是亦可證實劉氏卒於是年四月為確。劉彥沖卒後幾年,江湜連作〈自聞汪先生之喪夜輒不寐並追悼劉彥沖沈山人枕上口占六言二首〉、〈夢中示沈山人劉彥沖〉、〈顧子長(大昌)見示彥沖畫像為治賦詩〉、〈過彥沖墓〉、〈眼前山意與行篋所攜亡友劉彥沖畫本有一幅甚合〉等詩,不斷追悼懷想。
目前所見劉彥沖最後的畫跡是其在下世當年所作的〈聽雨僧廬圖〉,此圖無款,只鈐有「劉」「彥」「沖」白文連珠印及「泳之」朱文印兩章,畫面水墨渲染,描繪一進小院在煙雨迷濛中的景象,筆墨疏淡,格調淒清,極似惲南田的風味。畫上有黃鞠題,謂此圖為忍甫先生作,畫完還未及署款已經臥病不起,只鈐了兩方名章。黃題署「丁未秋八月」,距劉彥沖卒僅四個月。黃鞠亦是其時畫家,松江人,寓居蘇州,畫學惲壽平,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之一。劉彥沖家貧而不能事科舉,又須奉養母親,估計不得不賣畫為生,十九世紀上半葉的蘇州仍然是中國最繁華的地方,是畫家鬻畫的首選地。在劉彥沖生命的最後幾年,隨著上海的開埠,城市生活和商品經濟的急速發展,令上海的地位飛快地超過了蘇州,吸引畫家們紛紛來滬,若劉彥沖不是早逝,他亦可能如任伯年、吳昌碩一樣來到上海,他這一路畫風在後來海派繪畫中占據重要的位置,以這一點來看,劉彥沖仍可稱為海派繪畫的先驅。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7月號第17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