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馬駘 秋巖飛瀑圖 1936
 
邛池漁父馬駘畫藝及理論研究
文∣倪 葭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室

馬駘(1885∼1938),回族,又名馬騵,字子驤,號企周、邛池漁父、環中子。四川寧遠府西昌縣(今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立志繪畫,一九○二年拜國畫家周鏡塘學藝。一九一二年馬駘離開家鄉,經滇、蜀、湘、鄂、燕、趙等地,後定居於上海。拜曾熙為師,因在眾門人中年歲最長,曾熙有一聯贈云:「其才誠畫苑博士,以齒長吾門諸生」,並評價道:「企周弟寫山水、花卉、人物,久為海內人所爭購,所剩戲墨雜幅,老髯見之意趣無窮,大可為世人所共欣賞」。其並結識黃賓虹、徐悲鴻、劉海粟、張善孖、張大千等名家,成為很多著名書畫社團的成員,如海上題襟館金石書
畫會、豫園書畫善會、爛漫社,亦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
一九二三年《神州吉光集》刊登了曾熙為他親訂的潤例。對於其早年學畫經歷及為何定居上海有所說明:「馬駘,字企周,別號邛池漁父,蜀人也。性癖嗜畫,當在塾時見古人畫稿,摹擬必有肖。邑中有名畫家周子鏡塘,見而奇之,遂授以筆法,由是搜羅古今名跡,凡人物花卉羽毛山水,或對臨,或意擬,一筆不得,夜不安枕,其勤苦如此,學既通,乃東渡重瀛,遊吳越,所至凡收藏大家,盡發其藏,與之賞玩。邵英伯太史,其最著者也。今歲來滬與髯論書,因得盡窺漁父之所為畫,蓋無畫不工,無工不妙,生平所未見也。然漁父性傲岸,一語不合即拂衣去。一日,請曰,將以漁父歸隱邛池矣。髯曰,蜀亂未已,邛池尚非桃源,不若以書畫與髯同作海上之漁父何如。邛池漁父乃心領
之,因為之定值於後」。
一九三○第一期《墨海潮美術月刊》「邛池漁父馬企周鬻畫值例」中,介紹馬駘全面的畫藝,山水、人物、花鳥兼善,畫法工寫結合,具體如:山水「設淺絳淡色或水墨南派北派」及「宋元沒骨」、人物「仙佛仕女」、鞍馬走獸「駿馬虎豹獅象各走獸」、花鳥魚龍「花卉翎毛雲龍魚蟲博古等」。馬駘在當時已享大名,據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廿四日《新聞報》報導「馬企周畫展第三日盛況」,展覽吸引中外觀眾和著名畫家前來參觀,「王一亭、童大年、丁輔之各名人皆到,均稱讚馬君作品為當今畫家第一流」。
馬駘藝術創作注重繼承傳統,從其作品中可見學習宋元名家的線索,如其繪有〈谿山行旅圖〉。此外,從其畫作的題跋中亦可窺見學習前賢的蹤跡,如一九三三年〈瓊臺玉宇圖〉「仿范華原法」、一九三二年〈霜浦漁歸圖〉「臨唐棣夲」、一九三三年第六十三期《湖社月刊》第十頁刊登〈馬企周畫馬〉「仿郎世寧法」、《湖社月刊》一九三五年第九十三期刊登有〈馬企周仿宋人青綠山水〉「仿唐解元筆法」等,皆屬此類作品。馬駘與北京畫壇多有互動,尤其與湖社在一九三○年代前期聯繫密切,《湖社月刊》自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更是陸續刊登諸如〈馬企周畫馬〉、〈馬企周山水〉、〈馬企周畫鷹〉、〈馬企周先生松鶴〉、〈上海畫家馬企周山水〉、〈馬企周畫佛〉、〈馬企周工細山水〉、〈馬企周仿宋人青綠山水〉等作品。
馬駘傳世作品常見細膩之作,如〈寒夜出征圖〉,此作描繪的是當時士兵寒夜出行圖景,畫家似在目送出征軍隊開拔,騎兵、步兵、輜重軍械隊伍在月夜有序行進。畫作以水墨為主,在月光灑下的部位,墨色較淺淡,如同清冷的月光照在上面。近景處山水取小斧劈皴,遠景群山取長披麻皴,寒樹枝頭棲息著貓頭鷹,騎兵手持的紅纓槍,天上的冷月共同營造出一種肅殺的氣氛。作者自題:「寒夜出征啚。丁卯秋九月企周馬駘戲筆」。此作顯示出畫家「尤精透視透影、折衷寫生」的藝術風格。當時正處於北伐戰爭時期,國內局勢緊張,據學者研究,〈寒夜出征圖〉表現的就是北伐軍出征場景,此作一經展出,訂購者眾多。
〈柳溪八駿圖〉繪春日柳蔭下的八匹駿馬,有的駿馬在溪邊飲水,有的駿馬在水中戲水,有的駿馬在樹蔭下休憩,還有的駿馬三三兩兩在覓食。只有一馬揚首騰蹄,似因性子剛烈,被拴在樹上。人物與馬匹的繪畫方法明顯借鑑了郎世寧中西合璧的鞍馬技法,物象形體富於體積和光感。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5年10月號第19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