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晚晴待渡圖 1929
 
馬駘繪畫風格的形塑與成就
文∣姜又文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一九二一年,對馬駘的繪畫生涯中是一個甚具關鍵的轉捩點。是年他定居上海、拜入曾熙門下,與張大千、張善孖成為同門師兄。也依憑著高超的畫技在上海畫壇中展露頭角,並透過加入書畫社團的社交活動,建立起自己的藝壇人脈。
最早的滬上山水畫風並不興盛,主要仍以清代四王正統派為主,市場上銷售的山水畫一來較少,二來非四王系統的作品很難銷售。至一九二○年代,經李瑞清(清道人,1867〜1920)、曾熙(農髯,1861〜1930)這兩位前清遺老身體力行並振臂一呼,介紹石濤、八大山人與四僧畫風,同時推崇碑學書法的筆墨氣韻,使海上畫壇山水風格煥然一新。當時他們又與鄭文焯(1856〜1918)、陳三立(1853〜1937)這類晚清遺民、名流過從甚密,雅集聚會、談文論藝。曾、李兩人因深厚的學養與書畫功底被尊為「南曾北李」,曾熙也會將自己的門生介紹到李氏門下,並叮囑他們跟隨李瑞清學習書法、拓展眼界。馬駘幸逢機遇成為曾熙門人,他同張善孖、張大千一樣,時常在老師習書作畫之際,侍奉觀摩左右,除了學習繪畫、畫史、書法之外,又因曾、李多有收藏歷代書畫的雅好,得以入宋元山水堂奧,一窺真妙。這位自川西走出的用功畫家,在定居上海並事師曾、李後,眼界大開、學養漸深,畫藝更加突飛猛進。兩位老師的言傳身教及畫壇資源,貫穿了他畢生的藝術道路,影響極為深遠。
一九二○年代至一九三○年代期間,馬駘在上海藝壇非常活躍,除了出身名師門下為他的畫藝名號先鍍了一層金之外,他還獲得商賈名流的重要贊助,獲取了穩定的經濟來源。作於一九二四年的〈春山行旅圖〉、〈百丈積雪圖〉兩作尺幅相同,均鈐「南潯劉氏」藏印,且分別有簽題「馬企周先生山水屏。元」、「馬企周先生山水屏。貞」,上款者均為「劉湖涵」,可知這兩件同為應劉氏所囑而製之山水四屏,按「元亨利貞」次序排列,似以四季山水入畫,編號「元」寫春景、編號「貞」寫冬景,正是四屏之首、尾。劉湖涵即劉安溥(1891〜1974),字和盞,號湖涵,浙江湖州南潯鎮人,為南潯首富劉鏞(1826〜1899)之四子,國子監生,欽加三品銜,賞戴花翎,立堂號景德。其家為南潯四象之首,以絲業發家。劉家並非暴發戶,而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儒商世家。家族對文化事業極為重視,除了古籍、書畫、碑帖收藏,也熱衷於贊助當世畫家。劉湖涵在上海擁有大量房地產和錢業巨資,信譽卓然,在杭州西湖邊築「小方壺別墅」。他又極嗜山水,尤喜巨幅大幛,應其所求而製者,皆四尺至六尺大中堂,例如黃賓虹雖少作巨幅,但在一九二○年代期間,也多次接案訂製。
馬駘滬上鬻藝期間,正好也碰上劉湖涵家族事業的鼎旺盛世。除了山水畫之外,劉湖涵還訂購了不同題材的作品,一九二四年馬駘作〈雙獅圖〉,畫中兩頭獅子安穩地伏臥於紅葉與黃葉交織的繽紛峽谷間。通體青毛的雄獅尤其引人注目,其一綹綹鬃毛末端自然捲曲,造型帶有域外佛塔石獅的風格特徵。兩獅目光清澈溫潤,不見兇悍之氣,整體流露出福壽安康、太平祥和的氛圍,蘊含吉祥寓意。畫面設色豐富和諧,深淺得宜,呈現出兼具視覺美感與裝飾意趣的藝術效果。畫題:「蹲餘輕卷雪,吼處朗生風。甲子冬十月為湖涵四兄大人法家正之,企周馬駘畫」。劉氏極有可能是馬駘的長期贊助人,這些訂單或也影響了畫家畫風,促使他在「北派」山水和精工細緻的走獸題材上不斷精進,以符合贊助人的審美趣味。上海地產大亨的認可與訂購,更進一步推升他的畫作行情,而劉氏也利用其在上流社會的影響力,為之介紹其他主顧,逐漸地擴大了馬駘的社交網路和知名度。
在當時的上海畫壇,馬駘已被公認為功力深厚、著述豐碩的名家。學界對其生平、師承及《馬駘畫寶》等著作已有初步梳理。然而,其畫作的形式美感與藝術價值,尤其是他作為一位出色的「多面手」型職業畫家,如何以精湛筆墨駕馭多種題材等議題,仍有待深入探討。本文將透過對其山水、畜獸、花鳥清供、人物故事四類題材的存世精品進行細部分析,逐步剖析馬駘面對不同主題時所運用的筆法、墨法與構圖規律,展現其融匯古今、雅俗共賞的藝術造詣,進而確立他在近代中國繪畫史上,作為一位融會傳統筆墨的集大成者之地位。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5年10月號第19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