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明 項聖謨 秋林讀書圖 設色紙本 106.5×34.5cm  1623 大英博物館藏
 
淺說項聖謨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與背景
文∣韓小赫 圖/攝影∣韓小赫

縱觀中國繪畫史,明末清初是一個非常獨特且重要的歷史節點。這一時期中,吳門繪畫走向衰落,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派逐漸接替了其在畫壇的主導作用,對後期婁東派的形成和發
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確立了南宗畫派在有清一代不可動搖的正統地位。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項聖謨卻上追宋元、取法各家,兼收並蓄形成了不同於時代的獨特藝術風格。他雖與董其昌亦師亦友,卻沒有拘泥於南宗畫風;他堅守著遺民畫家的底線,卻未向八大一樣冷眼朝天。他的畫作細膩而精緻,深得宋畫整飭之美感,而又意境清遠,無不散發著文人畫的精神內涵。其藝術特點的形成與當時的時代、社會及其家庭背景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也正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影響,才造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項聖謨(1597∼1658)是明代大鑑藏家項子京之孫,字孔彰,號易庵,又號胥山樵,浙江嘉興人,山水、花鳥、人物俱精妙,尤善山水和松樹,有「項松」之稱。《國朝畫徵錄》載其「初學文衡山,後擴于宋而取韻於元」,《桐陰論畫》稱「近師文氏,遠法宋人,尤能領取元人氣韻,頗有思致」。其他著錄書籍內容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見畫史之中對於其藝術風格和水準有著相對統一的認識與肯定。取法於宋、取韻於元,無論在任何時期對於任何一個中國畫家而言,都是相當高的藝術褒獎了。而為何項聖謨能在名家輩出的明末清初時期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其繪畫藝術又有哪些特點?這樣的藝術風格又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呢?
從現存資料來看,項聖謨早年時並未有真正意義上的拜師學藝,其幼年時期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了學業之上,繪畫練習完全出於自身的興趣愛好。其在〈松濤散仙圖〉中自跋道「余髫年便喜弄柔翰,先君子責以制舉之業,日無暇刻,夜必篝燈?意摹寫。昆蟲草木、翎毛花竹,無物不備,必至肖形乃止」,這說明其在七、八歲時已經開始了繪畫技法的練習,並且造型能力有一定的成果。不管這是孩童的興趣還是有他人的指點,造型訓練是有悖於文人畫創作的,在當時被很多文人畫家認為是匠氣的、死板的,這本身就是不同於當時主流的繪畫練習方法。也許正是這種練習方式,才為項聖謨日後細緻嚴謹的畫風打下了基礎。
畫史當中不約而同地都記載項聖謨初學文徵明,項家與文家本是世交,項聖謨以文派入手學習繪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項聖謨並非只學文衡山一人,而是以文氏為入口,進而學習吳門繪畫之精髓。吳門畫派雖然在明朝末期已經走向了沒落,但是吳門畫風仍然是被推崇的主流審美,項聖謨年輕時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學習吳門的畫法、畫風,這便是大背景下的時代風格,是任何人都不能免俗的。從作於天啟癸亥(1623)的〈秋林讀書圖〉來看,無論是線條、構圖,或是色彩的選擇與搭配,我們都能很直觀感受到吳門繪畫的影響。而這種典型的吳門風格作品只出現在項聖謨早年很短的一段時間裡,也說明項聖謨很快就清醒地認識到了吳門風格的缺陷和弊端,或者說吳門畫風並非是自身所好,因此走入了血戰宋人的飛速成長階段。
提到項聖謨的藝術發展,就不能不說他與董其昌的關係。董其昌早年遊學之時便與項聖謨的祖父項子京交好,曾遍覽項氏珍藏,這對於董其昌眼力和技法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項氏是有恩於董其昌的。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3年5月號第16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