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行書七言詩 1962
 
臺靜農的生平與書畫
文∣姜又文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室

我曾借用古人的兩句話,「人生實難,大道多歧」……當今之世,人要活下去,也是不容易的,能有點文學藝術的修養,才能活得從容些。─臺靜農
清光緒廿八年十月廿四日,中國的內憂外患正值劇烈,安徽省霍邱縣葉家集臺府少主人的長子臺傳嚴出生,父親給了他乳名「松子」,期望他的一生如松樹般堅毅挺拔,這個男孩在一九二○年代改名靜農。當時還沒有人能料到,臺靜農這個名字,將在風起雲湧的廿世紀大時代變革中被記住,並對日後的文學界、教育界、書法界產生既深而遠的重要影響。
臺靜農(1902〜1990),生於清光緒廿八年十月廿四日,西曆為一九○二年十一月廿三日。原名傳嚴。一九二○年代初期,改名靜農,字伯蕳,晚號靜者。筆名有青曲、孔嘉、釋耒等。室名「歇腳盦」、「半山草堂」、「龍坡丈室」等。
臺靜農出身當地世家,九歲時入私塾受啟蒙教育約四年,民國三年(1914)入鎮上明強小學,民國七年(1918)夏畢業,年十七歲,旋即離鄉考入漢口大華中學就讀。民國八年(1919)與同鄉同學創辦《新淮潮》雜誌,鼓吹新文化運動。民國十一年(1922)一月,發表新詩〈寶刀〉,署名靜農。此後因學潮離校,經南京、上海至北京繼續求學。九月,加入「明天社」,並考取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旁聽生資格,與董作賓(1895〜1963)同在中文系旁聽。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陸續結識鄭騫、魯迅、曹靖華、李霽野,並與友朋成立文學團體「未名社」。該社發起人魯迅當時正為北京北新書局編輯專收譯文的《未名叢刊》,「未名社」同樣專以譯介、出版外國文學作品為務,其中尤以介紹蘇俄文學為重心。
民國十六年(1915)八月,在導師劉半農的薦引下,臺靜農開始擔任北京私立中法大學中文系講師,正式踏入杏壇。但此後教職生涯卻不甚穩定,每每輾轉於各校。又因政治理念與當局相左,民國十七年(1916)被拘押五十天、民國廿一年(1932)入獄十多天、民國廿三年(1934)繫獄達半年後獲釋。囹圄災後,臺靜農失去了原本的教職,在北京幾無立足之地。民國廿五年(1936)秋至山東授課,期間結識老舍。
抗戰爆發,民國廿七年(1938)夏,臺靜農隨家人撤退到大後方,落腳四川江津,先於國立編譯館擔任主編,隨後受聘執教白沙女子師範學院。此時物質條件雖差,但與諸師長好友聚首,又結識了新的朋友,如陳獨秀、俞大綱夫婦等,精神生活充實而豐富。除了詩文創作並著手《亡明講史》,也寄情書法,重拾讀帖習字的興趣。民國卅五年(1946)秋,應魏建功推薦渡海至國立臺灣大學任教,本以為是暫居,故以「歇腳庵」為書齋起名,孰料一待就是四十餘年,直至過世。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1年12月號第14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