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飛閣憑江圖 設色紙本 126×44.1cm 1568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陸治山水畫中的圖式語言
文∣劉姝伊 圖/攝影∣劉姝伊

明中葉,隨著吳中商品經濟的繁榮,文藝事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蘇州為中心的首個地方繪畫流派─吳門畫派,它以宣揚文人意興為創作要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占據著畫壇的主導地位。吳門畫派以沈周為開山鼻祖,文徵明接續,其門下弟子人才濟濟,而受吳門影響的畫家也不計其數。在吳門後學中處於中堅地位的陸治,便是深受吳門影響卻又能獨出己意的傑出代表。
陸治(1496∼1576),字叔平,吳縣人(今江蘇蘇州),「先世由汴徙吳之包山梅梁里,後徙郡城遂家焉,至君益轉徙支硎山中,然不能忘包山,榜其齋廬,學者因遂稱包山先生云」(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其生而穎朗,為人長頤秀眉目,「動止儒雅,驟即之落落穆穆也,徐而察之溫如也」。工治經義,好古文辭,尤心通丹青之事,所作山水規摹宋人,時露蹊徑,折衷勝國四名家,點染花鳥、竹石,得徐、黃遺意,與陳淳並重於世,著有《陸包山遺稿》。
君之高祖陸定一,遁眷來吳門,宅於包山,世世受儒。曾祖陸顯,字公著,「宣德間以薦,授定陶縣丞,在任六年,政寬民和。丁內艱,正統初,復補長山縣丞,歷四載,蒞政如定陶,民尤敬仰。致政歸,黃冠野服,遨遊林下,以詩酒自娛,卒年六十八」(《崇禎吳縣誌》)。
君祖父名瑄,祖母朱氏生四子,君父陸銘在季,字汝新,「初牖藝數恥焉,弗習,及陳授詩書,響然上口。遂理洙泗之業,受易於淶水文先生(文洪,文徵明祖父)」(黃省曾《五嶽山人集•明吳郡有竹陸先生碑一首》),然「十有三試,命祿坎坷」。後歸隱山林,淹疾以卒,年七十七,文徴明高其節為其作墓誌銘。銘娶邢氏生治,側室丘氏生沼。治以孝友仁心稱於世,樂清公(即陸銘,曾任浙江樂清縣學教諭)歿後,幼弟妹五人皆養君所;其寡姊,貧無後,亦被迎家養至歿。君與弟同居,怡怡至老,君父所遺田產盡予其弟,而君父所治吳城裡二宅則作祖祠。在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中還記述了兩則陸治孝友敦睦的故事,一為傾自身所有為蒙冤的鄰居楊指揮使償還債務,二為接濟罷官好友顧正叔並為其料理身後事。
陸治「少年為俠遊,長而束修自好」,因久困諸生,不欲糜學官廩,數次上書請罷去,終得御史下書慰勞,嘉其以貢士歸,自此堅臥支硎不出。《陸包山遺稿》中的〈謝客〉詩有:「卜築支硎二十春,孤雲常伴不羈身」,後又有「隆慶辛未(1571)二日立春見雪夜坐四首」,由此推測陸治大約一五五○年隱居支硎,時值五十五歲。支硎山乃晉高僧支遁遺址,「雲山四封,流泉間之」,君築廬其下,遍植「它奇花木」,尤愛菊,多至數百千本。歲時佳客過從,即「迎致花所,出家釀酒之,割蜜脾烹筍萌釣采之鮮」,客流連竟日而不捨去。若遇強造者,則以石支剝琢,戒豎子而不應。晚年治貧甚,有貴官以重金向其求畫被拒,卻贈予好友王世貞數幅,可見叔平畫強請之不可得,不請乃或可得。王世貞贊其「有風調而極耿介」,而正是這樣的性格特徵最終內化為其獨特的山水畫面貌,呈現出於文靜嫻雅中又不失剛直的圖式語言。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12月號第15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