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篆書七言聯 1932
 
獵碣琅琊・麋壽萬千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王福厂的書法以篆隸名世,勻穩遒健,精整淳勁,常見以「玉箸篆」、「鐵線篆」等形式所書的作品,勁細的線條一如篆刻。實則他於小篆、石鼓、金文、繆篆、古隸、八分等領域皆用心鑽研,頗有心得。王福厂的書法底蘊來自於對於文字的理解,使之一筆一畫皆有可源;加之他對於石鼓、二李等的鑽研臨摹,讓他的篆書極具風古。吳昌碩曾為王福厂「麋研齋」作齋額,跋語云:「食研學古,耕研有年,獵碣琅琊,麋壽萬千」,說明了王福厂於石鼓及小篆上的成就。

王福厂書風探源
王福厂的書法源於家學,他的父親王同(字同伯)即長於書法,於葉銘的《廣印人傳》中便記:「王同,工篆隸,精小學,石鼓、曹全諸碑,尤得神髓」,秀水姚寶侃所撰的〈王同伯先生家傳〉中亦言:「嗜篆隸,工刻印,自岐陽獵碣以下,臨撫漢碑無慮數十百種,又喜掇拾碑字用成句,集為聯語,蓋其寢饋於古者,深也」。王同為同治丁卯舉人,光緒丁丑進士,卻無意仕途。王福厂幼年啟蒙時,正值王同辭官養歸、著書立說,沉浸於金石碑版的考證校勘的工作之時。王同學識淵博,於杭州各大書院擔任講席,教導自己的稚兒綽綽有餘。為王福厂開蒙之餘,也教導他學習書法,潛心於篆籀之學,兼治《說文》,為王福厂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王福厂早年書法與其父王同極為相似,其端整的書風可見源於家學。

王同的影響可由王福厂致力於《說文》及岐陽石鼓上可見。王福厂精研《小學》、《六書》,尤其針對《說文》,窮其心力。廿七歲時便完成了《說文部屬檢異》,卅七歲又輯成《作篆通叚》,展現出他於文字學上的堅實功底。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7年4月號第9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