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放鷴圖 設色紙本 26.1×110.7cm 1700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禹之鼎及其肖像畫藝術略論

文∣趙啟斌 圖/攝影∣趙啟斌

禹之鼎(1647∼1716)是清代初期出現的優秀肖像畫家,雖然以宮廷畫家的身分而為人們所知,從他的繪畫師承、風格特色以及創作題材上看,則屬於文人肖像畫家的範疇,所繪人物形神兼備,獨具一格,「當時名公小像多出其手」,其肖像畫在清代就已有「當代第一」之譽。禹之鼎留下了為數不菲的作品,雖然歷史對他的記載不詳,但禹之鼎的傳世作品如此之多,對於認識他的肖像畫藝術無疑提供了最為基礎的條件。
在頗具規模的明清肖像畫家群體中,禹之鼎表現出來的特色和成就,當與他的師承取法、社會環境以及特定的審美趨尚有著相當的關係。綜合禹之鼎的創作閱歷及其畫風的成型與變化,他的一生大致可分成三個歷史時期,卅三歲以前為禹之鼎早年創作時期。卅四歲至五十歲為中年時期,從入京供奉,出使琉球到出京入京,為禹之鼎肖像畫的鼎盛時期。五十歲至七十歲為晚年期,是其繪畫風格繼續獲得拓展、個人面貌更富有自我特色的歷史時期。
卅三歲以前的初期階段,禹之鼎在家鄉度過了早年啟蒙和繪畫創作的階段,完成了對肖像畫的學習和風格特色的初步定型。禹之鼎出身比較貧寒,咸豐《興化縣誌》說他「幼微賤,落拓不偶」,十餘歲時曾為李氏童僕,《清稗類鈔》則說「初為李氏青衣,公事畢,竊弄筆墨,主人教其專習繪事」,禹之鼎主人對他的繪畫天賦給以高度重視,從此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走進了肖像畫家的行列。禹之鼎在這一時期結識了不少當地的名人文士,並為他們畫像,影響日大,在青年時期就已經以擅長肖像畫為家鄉所熟知。
清康熙廿年(1681),禹之鼎來到京城,供職鴻臚寺,任序班,以畫供奉入暢春園。進京供職為他的肖像畫藝術進步發展、傳播提供了更為優越的環境和文化條件。禹之鼎任職的鴻臚寺為專司朝賀慶典禮賓的機構,「序班」是掌管百官班次的官員,負責侍班、齊班、糾儀與傳贊等儀節,官秩為從九品。禹之鼎任此職,主要專司繪製外來朝覲官員的肖像工作。當時清朝國力強盛,藩屬、外國使臣不斷來朝廷朝貢,這些官員均由鴻臚寺接待,每次來朝覲見的主要官員都要由畫家繪製肖像留底,禹之鼎即是任此職致力於朝覲官員的取像存影。〈廣陵禹生王會圖歌〉說:「康熙丙寅、丁卯間,朝鮮、安南、琉球、賀蘭、西洋、土魯番、暹羅、喇嘛、阿羅斯、喀爾凱凡十國,其國王李琮等各遣使入貢,故事大鴻臚引使臣見朝畢,賜宴禮部,時東海公官禮部侍郎。公之客廣陵禹生之鼎,善人物。公陪宴日,輒命生囊筆以隨,生從旁端視,疊小方紙,粗寫大概,退而圖之絹素。凡其衣冠劍履,毛髮神骨之屬,無不畢肖,圖成,公取汲塚周書王會篇之義,命曰〈王會圖〉」。此文記載禹之鼎為入貢使者繪製肖像,從中足可見禹之鼎在京創作此類肖像畫其一斑。
禹之鼎在鴻臚寺繪製了不少朝覲官員的肖像。不僅如此,他也為留居在京的官員進行肖像畫的製作,如康熙廿一年七月即為王士禛、陳廷敬、徐乾學、王又旦、汪懋麟等人作〈城南雅集圖〉,這也是禹之鼎初來京城後所繪製的重要群體肖像畫。
康熙廿一年(1682),朝廷擇定汪楫和林麟焻為正副使出使琉球,冊封琉球世子尚貞為琉球國中山王,八月冊封使團離京至閩出海,康熙廿三年(1684)春還朝。禹之鼎隨汪楫等出使琉球,〈王會圖〉序說:「禹生天才雋妙,無愧古人。今官鴻臚序班,方充琉球伴使,銜命入閩」。咸豐《興化縣誌》亦記載他出使琉球:「康熙中授鴻臚寺序班,隨冊使至琉球,名播中外」。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2月號第14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