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張大千 李瑞清、曾熙肖像圖 設色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讀張大千作〈李瑞清、曾熙肖像圖〉軸
文∣魏 崴 圖/攝影∣上海博物館

在張大千的藝術生涯中,李瑞清和曾熙兩位先生對他的影響是全面且深遠的。上海博物館藏〈李瑞清、曾熙肖像圖〉軸是張大千在民國廿年(1931)六月繪製完成的。本文拾掇往昔,敘述張大千與兩位老師的故事。
民國五年(1916)末,張大千遠赴日本京都學習染織。次年(1917),於遊學間隙從東瀛歸國居上海的張大千,拜曾熙(圖一)為師。八年(1919)張大千的幼弟張正璽(字君綬)隨張大千從內江遷居上海,同拜曾李二師門下,學習書法。
曾熙(1861∼1930),原名曾昭銜,字子緝,號嗣元,一號俟園,晚號農髯。光緒十七(1891)年中舉,得第二名亞元。光緒廿年(1894),曾熙與李瑞清從長沙出發赴北京趕考,時正值甲午戰爭爆發,光緒廿一年(1895)曾熙投筆從戎,追隨軍事家劉坤一(1830∼1902)為幕僚,後任職於兵部。光緒廿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京,曾熙攜妻女逃出京城。光緒廿七年(1901),受聘於衡陽石鼓書院和漢壽龍池書院。光緒廿九年(1903),進士及第,任兵部主事。曾熙對中國的近代教育事業多有貢獻。光緒卅四年(1908),曾熙上奏開辦女子師範學堂,即後來的湖南女子師範學堂。
民國四年(1915),他應好友李瑞清的邀請,居上海,以鬻字為業。彼時,李瑞清已在上海書壇有了一席之地,故常用自己的名聲來烘托曾熙的書法成就。一九一六年,上海《申報》刊登〈上海又來一書家〉一文,介紹曾熙的書法:「先生書與清道人(李瑞清)相頡頏,清道人夙自負,於時賢書無所可否,獨好先生書,以為有晉人風,其書名可想,為志數語,以告當時嗜書者」。雖然李瑞清先於曾熙來到上海,但是張大千在上海最早拜的老師卻是曾熙,他最為世人所熟知的稱謂與這位老師更有著直接的關係。
張大千譜名張正權。張母曾有貞在懷張大千時,曾夢見一長者將一隻俯臥在大銅鑼上的黑猿贈給她。臨別還不忘叮囑「要小心照顧黑猿,說猿有兩忌,怕月亮,怕葷腥」,張大千回憶說:「家母驚醒後,記憶清晰,即對家父談起。我們一家人都知道這個夢,不久就生了我,家人朋友都說我是黑猿轉世」。
在張大千與張君綬拜曾熙為師後,張大千的父親張忠發在閒談中將此逸事告訴曾先生。精通訓詁之學的曾熙就將正權之名改為「張蝯」。此段往事,張大千記憶猶新,「曾師即為我題名為蝯,爰為古寫的猿,漢朝時再變為『蝯』,加蟲旁是因人猿也屬裸蟲類,演變下來,蟲旁變為反爪的?,今寫為猿,曾師並為我取號季爰,因為我雖然排行第八,但因四個哥哥早故,活著的我應該排第四,伯仲叔季,因號季爰」。
張大千的雙親張忠發夫婦共養育了十男一女,共十一位子女。舊時兵荒馬亂,醫藥匱乏,第五、六、七子過早夭折,以至於張大千都不記得他們的姓名,張大千的記憶中他有一位大姐名璋枝,大哥名張滎,二哥張澤,三哥張信,四哥張楫,九弟張端,十弟張璽。
張正璽(字君綬)本與張大千同拜曾熙門下,天資聰慧,甚得曾師喜愛。但他卻困於封建婚姻的桎梏,於一九二二年英年早逝。此事不僅令張大千哀痛萬分,也讓痛失愛徒的曾熙大為傷感。晚年的張大千依舊記得曾熙與張璽的師徒之情,他說:「曾老師規矩甚嚴,非得他的許可,弟子不得隨侍傍觀老師寫字,但曾老師對郡綬甚為寵愛,特許他隨時登堂入室,所以君綬之死,除了我們骨肉之外,曾老師最為哀傷」。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3年4月號第16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