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桐月琴韻圖 1847
 
王素生平與繪藝探析
文∣姜又文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揚州,古稱楊州、邗上,或稱廣陵、維揚。這座位處南北交通樞紐的江北城市,隋唐以來遂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順治二年(1645),清軍圍攻揚州,此地遭受「揚州十日」的屠城之劫。十七世紀晚期,揚州借助水運、鹽業,經濟從殘破中逐步復甦,徽商、晉商和權勢官員的進駐,既活絡了經濟文化,也促進藝術收藏、書畫創作。
乾隆六十年(1795),鹽業專營制度去取消,鹽商陸續撤離揚州,文藝活動萎縮,鑑藏之風式微,有潛力的畫家紛紛出走東進,揚州藝事急遽凋敝。咸豐三年(1853),兵燹烽火一路燒往揚州,數年間太平軍三進三出,田園房舍俱成焦土。商賈權貴、畫家文人無不舉家逃往鄰近的松江滬上,尋求庇護。在人口外移嚴重,越來越少人客居揚州的情況下,此地的藝文活動漸漸發展為本土畫家領銜、聚焦地域色彩的局面。
嘉慶、道光年間,揚州藝壇先後活躍?所謂「邗上五朱」和「揚州十小」等一批畫家。此時的揚州已從一個繁華似錦的藝術名城,轉變為主要由小規模畫家群體名聲支持、經營的藝術小城。「邗上五朱」為朱鶴年、朱文新、朱本、朱齡、朱沆五人,其中朱文新、朱本雖本籍揚州,但兩人與朱鶴年其實長年寓居北京,遊走於達官顯貴之間,又有「長安三朱」之名。「五朱」個性鮮明,作品多灑脫隨意、格調秀逸,奉行文人畫一路。「揚州十小」即王素(小某)、閔褱(小白)、史康(小硯)、魏畹(小眠)、徐崧慶(小谷)、巫箴(小咸)、卜懷(小泉)、李小淮、吳昌明(小道)、翁雒(小海)等十人,因其字號中皆有一「小」字,故名。無論是以王素為代表的「揚州十小」,抑或以朱鶴年為代表的「邗上五朱」等人,不約而同皆繼承揚州長久以來的繪畫風格與趣味,筆意清新、深富文氣,喜愛表現恬靜溫雅的小市民風情,作品流露濃郁的生活氣息。
王素(1794∼1877)字小梅、小某,七十歲以後又號遜之。他是甘泉(今江蘇揚州)人,也是「揚州十小」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早期師事鮑芥田,後自法新羅山人,深得其神髓。凡人物、花鳥、走獸、蟲魚、果品無不精妙,傳世作品以人物、仕女、花鳥擅長。有關王素早年生平,《江都縣續志》載:「王素,字小梅,性孝友,幼習制舉文,屢應童子試不售。精繪事人物山水,風神淸劭,尤善花卉翎毛。取法華秋岳,得其神似。晩年畫人高格,片楮寸縑人競珍之。兄子蓀字香伯,傳其法」。為應試投考,其幼時便接觸四書五經,熟稔詩文詞賦,卻考運不佳,屢試未第,這或是他放棄科考轉而投入丹青繪畫的原因。文中還提到他精擅各科,取法早年活躍於揚州畫壇的華喦(1682∼1756),能「得其神似」。晚年以人物畫最具盛名,一畫難求,並有同宗後輩傳承其法。
汪鋆(1816∼?)在《揚州畫苑錄》中稱王素為其「父執」,對小梅的生平行誼紀錄更詳:「(王)素,字小梅,晩號遜之,鋆之父執也,甘泉人。幼師鮑君芥田(生平不詳),以其拙而日夕臨摹新羅山人,至再至三。凡人物、花鳥、以及走獸、蟲魚,無不入妙,早年即有聲譽。而人品端方,規行?步。當道光初年,若魏小眠(畹)、王古靈(應祥)昆仲、皆一時高手。而先生以後起,掉臂其間,悉與並駕。」。文中同樣強調王素在繪畫技法上浸淫、苦學華喦最深。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3年2月號第16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