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明 邊文進 花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院體餘輝—呂紀繪畫的變與新
文∣徐雅慧 圖/攝影∣徐雅慧

李開先在《中麓畫品》中提出「畫有四病」,分別是:僵、枯、濁、弱,並以近代畫家為例證。其中作為院體花鳥畫代表人物的邊文進占滿四病,而師從者呂紀也足足占了三病。感歎李開先的評價犀利之餘,不免思考為何當初聲勢烜赫的院體花鳥畫會淪落至此?時風的扭轉變化,關係著文人士大夫評價藝術的標準,也會直接影響畫家「審時度勢」,使得畫風與時風關係緊密。歷經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院體花鳥畫大師呂紀,其藝術作品不僅見證了生前畫風的演變,身後也詮釋著新時風下人們審美趣味與價值觀念的改變,成為替代史官翰墨文稿的歷史記錄者。
呂紀(約1439∼1505),字廷振,號樂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和諸多明代宮廷畫家一樣,與之有關的生平事蹟,記載簡略且重複,光緒三年刊本《新修鄞縣誌》是當中記錄呂紀較為詳細的文獻。呂紀在弘治年間入京,待詔武英殿,因山水、花鳥、人物皆能而深受孝宗喜愛,升至錦衣衛指揮。呂紀藝術最傑出之處當為翎毛花鳥,受時風的影響,直追兩宋,具有法度,兼工帶寫,被奉為明代院體花鳥畫典範。因明孝宗治國勤勉,寬厚仁慈,臣子們也敢於規諫。呂紀花鳥畫的獨特之處便是「多立意進規」,後人記載他為人端正、謹禮信義,可見其作品之高深立意及精細雅正,與處事性格相互聯繫。
儘管明代正德以後的文人花鳥畫愈發興盛,但以呂紀為代表的院體花鳥畫始終占據畫壇一席之地,在市場上流通的明代院體花鳥畫更成為民間畫家學習宋畫的範本,從傳承與技法來說,呂紀的花鳥畫作用十分凸顯,後人以此為根基,力求更高古、寫實的繪畫。
今人對呂紀藝術之認識,主要集中於燦爛恢弘的工筆花鳥畫。但從現存呂紀的作品中,可見其風格是有階段性變化的。按照整體風格劃分,呂紀作品大致可分為粗細兩種風格,在此基礎上又有工、寫、兼工帶寫的三個主要演變階段。
呂紀所在的鄞縣與宋代藝術緊密相連─一是宋朝南遷至浙江一帶,以杭州為行政中心,當地因此有諸多南宋遺留下來的宮廷畫家,精工細麗一脈的繪畫得以相傳下來;二是寧波在當時為中日交流的重要港口,明朝的中日來往主要歸功於兩國僧侶之間的溝通,日僧對宋畫癡迷至今,十分喜愛當時的浙派繪畫,認為其與宋畫風格相近,為推動文化交流,當地的藝術還是以宋畫傳統形式為主。生活在此地的呂紀便深受該時風影響,繪畫以工致細膩的南宋院體風格為主。
呂紀入宮前,邊文進早已憑藉色彩濃豔、筆法工細的院體畫風成為最負盛名的花鳥畫家,故其「初學邊景昭花鳥」,如邊文進〈花鳥圖〉與呂紀〈百鳥三友圖〉十分相像,竹草雙勾敷色,樹石皴染,百鳥形態各異,生氣奕奕。只是呂紀這幅的花朵與禽鳥面部都以白色填補,沒有邊文進處理得自然典雅,應是其較早臨習之作。呂紀在當地憑此風格作品小有成就,得到同鄉官員袁忠徹賞識,認為他的花鳥出於邊文進之上,並館於家中。袁忠徹喜好藝術,家藏珍玩,呂紀在此得以臨仿唐宋元以來名畫,延拓眼界,這也是其在入宮前能人物、山水、花鳥皆擅的重要原因。
呂紀於弘治年間入宮,當時以林良為代表的繪畫風格仍盛行宮廷。林良作品在富貴輝煌的宮廷花鳥畫中別開生面,作畫喜好用墨,酣暢淋漓;運筆如草書,簡明遒勁、恣意揮毫;在他的筆端,山中老鷹、湖邊蘆雁、樹石文禽都能成為描繪對象。林良獨闢蹊徑的荒率寫意風格,影響了整個宮廷花鳥畫風。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4月號第17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