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西陂授硯圖 設色絹本 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禹之鼎人物畫的藝術特徵研究

文∣穆瑞鳳 圖/攝影∣穆瑞鳳

禹之鼎是活躍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宮廷畫家,在人物、山水、花鳥各個畫科都有深厚的藝術造詣,尤其以人物肖像畫著稱,曾獲「當代第一」的讚譽。他的繪畫作品既承襲古人,又有所創新,文獻記載其「幼師藍氏,出入宋元諸家」。他臨摹唐宋元名家的作品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後「遂成一家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形式語言。他的人物畫有白描和設色兩種形制,寫真多用白描,「不襲公麟之舊,而用吳生蘭葉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生動逼真、傳神寫照。本文以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所藏三幅禹之鼎作品〈國門送別圖〉、〈鷗邊洗琖圖〉、〈西陂授硯圖〉為例,從其作品的題材、內容、形式、線條等方面,探討禹之鼎作為宮廷畫家與文人雅士之間的交遊,並對禹之鼎人物畫的藝術特徵進行分析研究。
禹之鼎(1647〜1716),字尚吉(又作上吉、尚基、尚稽),號慎齋,本籍揚州府興化縣,後寄籍江都,因揚州、江都古稱廣陵,常在畫後自署「廣陵禹之鼎」。畫史關於其生平和幼年情況記錄不詳,僅據咸豐《興化縣誌•文藝附錄》所載「禹之鼎傳」中記載:「幼微賤,落拓不羈」,《清稗類鈔•禹之鼎畫山水人物》載:「初為青衣,竊弄筆墨,主人教其專習繪事」,知其出身貧寒,在主人家最早開始學習畫藝。禹之鼎廿來歲就在家鄉小有名氣,結交了不少當地畫家、文人雅士,並為他們畫像。康熙十九年(1680),卅四歲的禹之鼎進京為官,任鴻臚寺序班,次年入值暢春園,康熙廿一年(1682),隨汪楫、林麟焻出使琉球,回京後名聲大噪,咸豐《興化縣誌•禹之鼎傳》載:「康熙中授鴻臚寺序班,隨冊使至琉球,名播中外」;「康熙中以善畫供奉內庭,尤工寫照,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一時名人小像皆出其手」。
禹之鼎的人物畫在清初已稱得上是時代的翹楚,清人王士禛在《古夫于亭雜錄》卷六「寫真」條目下對禹之鼎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從顧愷之談到曾鯨、謝彬,接著就論禹之鼎,原文摘錄如下:「寫真一技,古稱顧虎頭。此藝雖精,終不能與山水、竹石、花鳥、龍魚等埒。近日如曾鯨、謝彬輩,以此擅名,吾見其晚年筆墨亦草草耳。近有鴻臚序班禹之鼎,名重輦下,曾為余作〈放鷴〉、〈荷鋤〉、〈雪溪〉、〈詩思〉數圖,時有利鈍」。清代畫家張庚在《國朝畫徵錄》中也有一段文字評價禹之鼎的寫真:「其寫真多襲李公麟之舊……曾為澤州相國寫〈水亭玩鵝圖〉,樹石亭榭,雙鵝細草,色色雋永,時莫能兩」。從以上這兩則引文中,可以看出禹之鼎多次為王士禛畫過不同主題的畫,如〈放白鷴圖像卷〉、〈荷鉏圖小照〉、〈幽篁坐嘯卷〉等,還為澤州相國陳廷敬作〈燕居課兒圖〉、〈水亭玩鵝圖〉等,從王士禛的「名重輦下」和張庚的「時莫能兩」,可見他的人物畫已達「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高度,深受文人、名士的喜愛和讚譽,還曾為詞人學者朱彝尊畫〈小長蘆釣魚師圖〉,為其子朱昆田畫〈月波吹笛圖〉。禹之鼎在京城聲譽鵲起,求畫者絡繹不絕且多為當代名人,他還為著名鑑藏家高士奇繪製〈江村南歸圖〉,為著名詩人王士禛及「清四王」之王原祁畫過肖像,還為宋犖、徐乾學、喬萊、汪懋麟等名臣名儒作畫。這一時期他創作的肖像畫數量甚多,目前散落在海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作品大約有八十多幅,這些名人肖像畫均刻畫精細,形神兼備。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2月號第14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