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松溪高逸圖 水墨紙本 113.5×34cm 1783 無錫博物院藏
 
無錫博物院藏奚岡作品賞析
文∣鮑佳鋮 圖/攝影∣無錫博物院

乾嘉以降,「婁東」、「虞山」兩派占據了山水畫壇的畫風主流,誠如方薰(1736∼1799)《山靜居畫論》所云:「海內繪事家,不為石谷牢籠,即為麓臺械杻。至款書絕肖,故二家之後,畫非無人,如出一手耳」。這些正統派畫家沉浸於「四王」傳統中,沿襲模仿並泥於一家一派,筆墨與形式陳陳相因,以至於「家家一峰,人人大癡」的局面。然而嘉道年間卻出現了一批不為時風所拘的畫家群體,以鎮江、杭州、蘇州三地為依託,敢於振衰起弊,獨闢蹊徑,不約而同地致力於為正統派所貶低的吳門畫派傳統,如張崟、顧鶴慶、錢杜、翟大坤等。不同地域的一致趨向,勾畫出了吳派傳統在江南地區復興的事實,凸顯了吳派因素在上述畫家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奚岡(1746∼1803),字鐵生,號蒙泉外史、鶴渚散人、冬花庵主等,浙江杭州人。性情曠達磊落,舉孝廉不受,以布衣終。九歲能作隸書,及長,工行草、篆刻,兼通詩詞,而於畫尤為擅長。其隸書神馳西漢,古拙中顯出舒散流暢的風采,故而能高出流輩;行草師晉唐,風格蕭散,圓轉流美,氣勢連貫,筆意超逸。其治印宗法秦漢,衣缽丁敬,作品風格沖和拙質,澹雅疏逸,與丁敬、黃易、蔣仁合稱「西泠四大家」。其畫名極大,《墨林今話》記載:「四十後名益噪,四方以書幣求畫者不絕於戶」,且「估舶攜至海外皆懸金購之」。
畫史中的奚岡多被納入正統派畫家的行列,如蔣寶齡在《墨林今話》稱:「奚君鐵生……山水自元四家而上溯董巨,下逮思翁、煙客、廉州、麓臺諸公,萃其逸韻自成一格。竹石花卉亦超雋得元人法」。其摯友湯禮祥也在〈奚君蒙泉傳〉中寫道:「上溯元四大家,以逮董宗伯、李檀園、王太常、廉州、麓臺、司農,皆心摹手追,能得其神髓,脫去蹊徑。點染花卉,皆生動有致。論者以為接跡惲、王」。二人的記述表明奚岡的山水畫是從「四王」規範入手而上溯元四家乃至董巨的,同時也強調其畫能脫去蹊徑、自成一格。
當時浙西的幾位畫家,如奚岡、黃易、陳鴻壽等,積極地從事金石學的研究和實踐,兼畫家、書家、篆刻家為一身,均能自覺地從金石碑碣中汲取有益營養來充實繪畫藝術,崇尚蒼勁古樸的審美觀念。因此,蔣氏與湯氏所云奚岡的繪畫能不落窠臼,一方面是指其師法廣泛、博採眾長,另一方面當是指其能在正統畫風中融入金石意趣,從而與崇尚秀逸柔媚的四王傳派有顯著區別。
根據前人的記述,奚岡山水畫的主要畫風顯然與鎮江、杭州、蘇州三地「仿吳」的畫家不同,但從其傳世的作品來看,其中亦不乏一些具有吳派因素的作品,這應當與其學識廣博、能夠遍涉諸家(包括吳派大師)有關。根據《虛齋名畫續錄》所載,他在一套作於乾隆甲寅(1794)的《仿古山水冊》後題跋云:「歲寒風雨,草屋蕭閒。鄙性疏懶,不耐苦吟,惟以筆墨自遣。每於酒半燈下輒寫小幀,數日以來不覺疊疊盈冊。就中模黃子久、倪元鎮、沈石田、董思白諸公筆意,蓋取其荒率天真,未敢以為似也」。此冊中第九幀正是仿沈周之作,自題「觀白石翁安老亭圖用筆如此」。作於乾隆丙午(1786)的〈仿沈周山水圖〉(私人收藏),全圖皴法短勁攢聚,點苔繁密,技法鮮明,神形逼肖。〈雲峰晚翠圖〉(南京博物院藏)作於乾隆乙卯(1795),整卷小青綠設色,細筆勾皴,點苔點葉密布,以園林水榭為背景,描繪了雅集時的情景,文人畫氣息濃厚,其畫法顯然是從吳派另一位大師文徵明得來。除文、沈外,奚岡還曾研習過唐寅筆法,如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山水冊》,作於乾隆乙巳(1785),其中第六幀自題「竹盦圖,擬唐解元法」,皴法細長,方折堆疊。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3年11月號第17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