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郎世寧 嵩獻英芝圖 1724
 
清宮執毛筆的西洋畫家郎世寧
文∣王明玉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本刊資料室

一七一五年七月,一位輪廓深邃的義大利耶穌會修士登陸於澳門港邊,自葡萄牙出發,長達一年的遠航,未曾消磨掉這位年輕修士初始的熱情。路途上適應各地氣候、風俗,及各種疾病的艱辛,看來也都只是使其奉獻於上帝的心更加堅定。他的傳教旅程在此還僅是中繼站而已,最終的目的地是那依舊有千里之遙的天子之都─北京城。修士很快地捨棄了對中國皇帝而言,相當拗口難言的義大利本名,採以「郎世寧」這個叫人感覺其寧靜致遠、謙沖自牧性格形象的漢名。不久之後,郎世寧便在另一位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 1682∼1745) 的引薦下,與外科醫生羅懷中(Giuseppe Da Costa)一同北上進入那東方最耀眼輝煌的宮殿中,面見康熙皇帝,自此展開供奉於中國宮廷的五十一年畫藝生涯。

來華以前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出生義大利米蘭,他的家庭本身具有耶穌會的背景。一七○七年, 他進入熱那亞耶穌會進行修士養成教育,這階段郎曾為熱那亞見習修士的教堂繪製了兩幅宗教圖繪,分別為〈聖・依納爵在山洞中〉與〈基督顯現在聖・依納爵面前〉。隨後,在一七一五年來華以前,郎世寧又前往葡萄牙科英布拉耶穌會修道院修習,並在當地一座見習修士的小禮拜堂中,可能留下八幅聖經題材相關的作品。這幾件作品是由早期學者George Loehr所發現,但由於這些作品都沒有畫家本人的簽款,加上各幅風格並不一致,品質也有好壞之別,是否真為郎世寧所作,至今仍有爭議。

但不管如何,郎世寧曾入葡萄牙王室為皇子作畫是事實,加上從他來華以後,首件有款署的作品〈聚瑞圖〉(雍正元年,1723),便已展現他對中、西藝術各自傳統的精湛理解,以及巧妙融合的自我詮釋,這都讓人相信上帝確實賜予郎世寧相當的藝術天賦,而且此非在來華以後才驟然迸發,而是早在歐洲時期便已流露。因此,今日學界也多半相信,正是由於他高超的繪畫技巧,耶穌會內部認為其必能滿足中國皇帝的需求,郎世寧才得以雀屏中選,成為新一批來華的傳教人士。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5年10月號第7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