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清 王宸 空山林屋圖 1792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小四王」繪畫藝術芻議
文∣趙啟斌 圖/攝影∣臺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本刊資料室

明末清初是中國山水畫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松江畫派」、「金陵畫派」、「新安畫派」、「四王吳惲正統畫派」等接續而起,演繹為山水畫發展的巨流,成為畫史五次變革後又一次劇烈的輪替。王世貞《藝苑卮言》載云:「大小李(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將軍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范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癡、黃鶴又一變也」,歸納出山水畫風的五次嬗轉。接續元四家的山水畫創作,明末清初的山水畫變局主要來自董其昌主導所致,因應這個歷史、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而興起的創作新貌,對清代以來乃至其後的廿世紀山水畫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小四王」(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即是在這一歷史情境下誕生出來的一個山水畫流派,是「四王吳惲」正統派的傳承。本文試對「小四王」的藝術略作闡釋。
接續吳門繪畫餘緒,明末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崛起,開啟了明末清初山水畫的繁榮發展。董其昌提倡的南北分宗、引禪入畫等諸多觀念風靡藝壇,其中接續王維、董源、巨然、元四家的畫風,提倡「文人畫」創作的思想理念,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山水畫風注入新的審美元素和風尚。山水畫健將如王時敏、王鑑、吳歷、惲壽平、王翬、王原祁等人,多深受董其昌的繪畫理念影響並將之導入創作脈絡,時稱為「正統派」。他們借鑑董其昌畫理和形式布局,同時總結前人繪畫創作的經驗,將古人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之精華融入畫中,走出一條新古典主義的藝術道路,畫面風格多呈現蒼秀高華、沉雄古逸的樣貌。以四王為代表的「正統派」所確立的繪畫形式、創作理念、審美觀念等,對後來的「小四王」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依此脈絡,「小四王」同樣在繼承「四王」的同時,也再一次延續、發揚了董其昌的理念。
明末清初以來,由於「四王」所處的社會文化地位非常高,慕名而學畫者眾,正統派遂成為這一時期最為主流的山水繪畫流派。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四人從「四王」學畫,繼承了他們的繪畫風尚,深有建樹,獲得了「小四王」的稱譽。其中除王玖為江蘇常熟(虞山)人外,其餘均為江蘇太倉人。他們在追溯「四王」畫風的同時,亦積極努力拓展各自的山水畫創作領域,確立出了自己的繪畫風格特色。繼他們之後又有王三錫(王昱侄,1716〜1794)、王廷元(王玖長子,1716〜?)、王廷周(王玖次子,1736〜1820)、王鳴韶(1731〜1788)的出現,被目為所謂的「後四王」。「後四王」約活動於「小四王」同時或略晚一些的年代。從「四王」到「小四王」、「後四王」及其他師法「四王」畫風的畫家等,這一個成員眾多的山水畫家群體,共同構成了「四王」正統派的創作陣營及其傳派。
王昱(1662〜1750),「小四王」之首。字日初,號東莊、雲槎山人,原祁族弟。活動於康熙至乾隆早期。曾經追隨王原祁學畫,並觀摩宋元名跡,其繪畫為王原祁所稱道。據王昱《東莊畫論》記載:「年弱冠時,就正於家麓臺夫子」,從摹古入手,上溯董、巨、倪、黃,在師古人的基礎上致力於自己的繪畫創作,自作家數,創造出自己特有的審美特色。著有《東莊論畫》。
王宸(1720〜1797),字子凝,一作字冰,號蓬心、蓬樵、老蓬仙、瀟湘翁、柳東居士、蒙叟、玉虎山樵、退官內子。王原祁曾孫。高宗乾隆廿五年(1760)舉人,官至永州太守。工詩,山水承家學。著《繪林代林》十卷及《蓬心詩鈔》。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4年5月號第17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