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楊沂孫 楷書六十一言龍門聯 1879
 
楊沂孫其人其藝
文∣姜又文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楊沂孫(1813∼1881),字子輿,一作子與,號詠春,晚號濠叟,江蘇常熟人。道光廿三年(1843)舉人,官至鳳陽知府。工鐘鼎、石鼓、篆隸,為鄧石如(1743∼1805)後能超脫而自成一格的清代書法家。

楊沂孫書名雖顯,但生平資料卻不多,《清史稿•鄧石如傳》後附有百多字簡述,後世研究者多依此:「楊沂孫,字詠春,江蘇常熟人。道光廿三年舉人,官安徽鳳陽知府。父憂歸,遂不出,自號濠叟。少學於李兆洛,治周、秦諸子,耽書法,尤致力於篆籀。著《文字解說問偽》,欲補苴段玉裁、王筠所未備。又考上古史籀、李斯,折衷於許慎,作《在昔篇》。篆隸宗石如,而多自得。嘗曰:『吾書篆籀頡頏鄧氏,得意處或過之,分隸則不能及也』。光緒七年卒,年六十九」。誠然,論及清一代篆書以鄧石如最具里程碑意義,其起篆書幾代之衰,紹斯冰之絕學,於碑帖之學轉換之間,開碑學實踐成功之先,蔚為學碑之風。楊沂孫不僅欽慕、私淑鄧字已久,在「鄧派」之後又能另闢蹊徑,融大、小篆之長,卓然成家。

「翁龐楊季是豪門,言歸屈蔣有名聲」,述及清代常熟最有名的八個家族,「楊」即清代蘇州府常熟縣鳳凰鎮(今蘇州張家港市鳳凰鎮)的恬莊楊氏,在其中排名第三。常熟是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風薈萃、世家輩出,楊沂孫的家族即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如依〈楊氏家乘〉所載,楊氏其實系出南陽葉氏。南宋建炎三年(1129),葉氏後裔葉夢得官至尚書左丞,位極人臣,晚年退居湖州,其族漸大。明末,十九世孫葉應禮由湖州遷居青埔縣(今上海市青埔區)白鶴鎮,其子葉樞與同里楊源甫交情深厚,楊源甫妻易氏無子,遂將葉北辰之子葉德賢(字孔璋)作為養子,楊(葉)德賢先回遷湖州,後又於康熙九年(1670)遷往常熟田莊,楊氏遂世為常熟人。

楊德賢是常熟田莊楊氏始遷祖,第四代楊岱(1738∼1803)精醫理、謹守身,善持家業,族業漸興。並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擇腴田為義田以瞻族姓,不吝施醫、施藥、濟貧,孝義著聞、溢於鄉里。今存張家港之楊氏宅第,即為楊岱時期興建。楊岱是楊沂孫的曾祖父,自他開始,楊家不吝延聘最好的老師來教子孫讀書,興文會,一月兩集,互相切磋,行之廿餘年不輟。故文風日盛,子孫及他姓子取科名、登仕版者蔚起。嘉慶十年(1805),為表彰孝子楊岱建楊氏孝坊於恬莊北街稍,當時的兩廣總督阮元(1764∼1849)還作〈楊君孝行記〉誌奉旨建孝坊一事;蘇州狀元潘世恩作〈讀書田記〉將楊岱喻為「當代范仲淹」,楊門一系遂蔚為美談。楊景仁(1786∼1828)為楊岱長子,景仁第三子楊希鈺(1791∼1865)便是楊沂孫的父親。楊希鈺,字叔相,號硯培、研培,好讀書、工古文,然多次科考未第,遂絕意進取,教子皆成立。楊希鈺雖終身青衿,但仍以文采聞名,有刻本《蘭馨堂詩存》、鈔本《銀藤花館吟草》和稿本《桂巖吟館存稿》傳世。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0年02月號第12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