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清 張洽 松巒飛瀑圖 1793
 
張洽其人其藝
文∣趙豔玲 圖/攝影∣天津博物館、本刊資料室

張洽(1718∼1799),字月川,一作玉川、在陽。號圓光道士,又號青篛古漁、古愚、惺石老人、在陽道人、白雲渡口漁郎等。

關於張洽的籍貫,說法不一。清代書畫家、繪畫理論家秦祖永(1825∼1884)在其所著《桐陰論畫》裡記載張洽「月川,吳人」,說的較為籠統,「吳人」即蘇州人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也不排除無錫、常州等地。俞劍華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記載﹕「張洽字月川(一作名玉川,字在陽),號圓光道士,又號青篛古漁,有印文曰:「『白雲渡口漁郎』,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一九八七年版《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中記載張洽的籍貫是江蘇常州。二○○七年版的《中國繪畫全集》,大概是以俞劍華的《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為依據,在張洽小傳下記載:「張洽(1718∼1799),字月川,一作玉川、在陽……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一作浙江或武進人。」如此便有蘇州、浙江、常州三種說法。

那張洽到底是哪裡人氏呢?清代蔣寶齡在其所著《墨林今話》中記載:「張月川洽,號青篛古漁,與竹初同里」,「竹初」即乾隆年間宮廷畫家錢維城的三弟錢維喬。錢維喬(1739∼1806),清代文學家、戲曲家。字樹參、季木,小字阿逾,號曙川,又號竹初,半園、林棲居士等。錢維喬正是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有其它人與張洽的籍貫相關聯、對照,說的相對比較具體可信。蔣寶齡在《墨林今話》中論述的畫家大部分與自己都曾有過往來,彼此間較為熟悉,所以不管是親聞還是轉述,其所記述內容的詳實性、可信度上會更高一些。

一般書畫家在為自己的作品落款時,有時會署寫上自己的籍貫,但張洽大多只題寫自己的字或號,和地理相關的僅有「棲霞山」「攝山」等,也是因其晚年定居南京棲霞山,這也為查詢他的籍貫帶來了難度。好在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山水十六開冊》中,他少見地題寫上自己的籍貫,如其中的一開(圖一)款署:「細路幽巖曲曲通,短籬茅屋瀼西東。漁梁秋曉吳行跡,一簇寒煙落照中。中吳張洽」,另在私人收藏的兩件作品也可作為例證。其一《山水冊》其中一開(圖四之第八開)款署:「中吳張洽作」;其二〈秋江垂釣圖〉(圖五),款署:「江南水退秋光淺,折葦枯荷照眼寒。我欲因之泛漁艇,白鷗飛盡少人看。乾隆丙戌初秋寓都門之靜慧堂,中吳在陽道人張洽并識」。其中都提到了「中吳」二字,宋代宋地圖學家稅安禮撰寫的《歷代地理指掌圖》以蘇(東吳蘇州)、常(中吳常州)、湖(西吳湖州)三州為三吳。中吳指常州,聯繫上文的「與竹初同里」,則張洽是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的可能性最大。張洽的存世作品並不多,除去私人收藏,據一九九七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共卅六件套,其中卅三件套有年款,多集中在其七十歲左右,從七十到七十九歲共有作品十四件套;二○一六年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顯示,截至二○一三年十二月卅一日止,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等各類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張洽作品,共五十三件套。有關張洽的資料也很少,清代華翼綸在其所撰《畫說》裡記載:「姜鶴澗近守倪迂,錢茶山、張洽、張篁村能接麓臺之傳」僅提到其名字;清代書畫家、繪畫理論家張庚所著《國朝畫徵錄》是「錄創始於康熙後壬寅脫稿於雍正乙卯」、「凡遇圖畫之可觀者輒考其人而錄之」,但在書中連張洽的名字都未提及。好在清代書畫家、繪畫理論家秦祖永(1825∼1884)慧眼識珠,在他所著的《桐陰論畫》中對張洽品評:「張月川洽,筆意秀逸,思致悠閒,脫盡塵俗蹊徑」。張洽的繪畫作品有筆有墨,特別是山水畫作品既有細節的豐富,又有整體的完整,圖式上綜合古人,筆墨上努力地發揮自我,小型冊頁、巨幅立軸皆能駕輕就熟。他不僅擅長山水畫,亦善畫花鳥,偶爾作人物,屬於多專多能者,也是「四王」傳派比較重要的畫家,值得研究。現就其擅長的山水畫擇其一二欣賞之。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108年7月號第11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