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四季山水屏 1989
 
江兆申的人生與繪藝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江兆申(1925∼1996),字茮原,亦作椒原,出生於安徽省歙縣巖寺鎮。家族原居於縣南梅口,祖父江國模不願依靠家族,因而遷居此地。經十餘年的辛勤耕種後,開了一家商號,經濟穩定。父親江吉昌,長於書畫篆刻;母親江方彤亦出生書香世家,外祖方德是鄉中秀才,工書,善畫水果時蔬,有「方白菜」之稱。舅父方叔甫及方雪江等長輩皆工書善畫,方雪江亦有畫名。江兆申自小,便是在充滿詩書的環境中長大。
據年表資料,江兆申於七歲(1931)時曾入新式學堂鳳山小學就讀,但對於教學環境的不適應,讓他休學在家,由母親指導書法。而後,聘請了一位國學老師吳仲清伴讀,接觸篆刻;舅父方叔甫亦於隔年教授他《大學》、《中庸》。若由中國古典啟蒙之路來看,江兆申於八歲時便開始讀四書,即已完成蒙學十三書的學習,可說是相當早慧。
同年(1932),歙縣地方上鬧土匪,江兆申跟隨舅父一家前去上海避亂。待亂事平定、家人返鄉後,江兆申仍留上海,與父親一道,這段時間的學業均由父親指導。據年表中提及,每日必作的課業便是臨寫書法以及研讀書報,以及閒暇時間開始作畫。
幼年的江兆申一開始作畫時,所繪的是關公、張飛、岳飛等歷史人物。父親曾示範一張松樹畫稿,但不及人物來得有趣。客居上海期間,江兆申畫扇面、寫對聯,受到老先生們的讚賞。他曾隨舅父方雪江一同拜會黃賓虹。但在其自述中,對於另一位畫家、父親的好友張鵬翎(1844∼1939)作畫的情景,更為印象深刻。當時,張鵬翎所繪一行人於深渡、新安江、昌溪等地之間的景致,江兆申一邊看著畫作,一邊回憶自己這些天行走時所見的景色,覺得與畫中所繪頗為神似,卻也有著「許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地方」。實際觀看父執輩的作畫經驗,讓他窺見了山水畫構圖的妙處。
一九三四年,江兆申由上海返回家鄉,秋天時重入小學就讀,於課業閒暇時為人治印,受到同是篆刻家鄧散木的稱賞。然而,家庭圓滿、詩書環繞的美好童年時光卻未能延續,一九三五年祖父江國模逝世,隨後父親在上海的事業失利,家中生計頓失依靠。年僅十一歲的江兆申就讀完小學四年級後,便輟學在家,靠著為人刻印、抄書,貼補家用。雖說是迫於生計,讓江兆申不得不以書印為業,但也因此促成他在書法篆刻上的鍛鍊與應用。
在這段為人抄書、治印的歲月中,他的書法及篆刻都讓當地的仕紳們頗為讚賞。尤其江兆申此時年僅十餘歲,便能書能篆,不少長輩皆對他寄予厚望。如同鄉的詩人、亦是歙縣第一所中學「新安中學堂」校長的許承堯(1874∼1946,號疑盦),便對江兆申十分欣賞。江兆申曾為他所撰寫的姚家老太爺墓誌書丹鐫刻,並以小楷為他補鈔杜甫《草堂詩集》。工作完成後,許承堯回贈詩一首:「吾鄉江安甫,早師張皋文。十四授禮經,卓然稱博聞。今汝所居室,乃昔張氏館。晨起開軒窗,穎水明照眼。亭亭擢奇秀,十三工作書。腕力見勁健,篆刻亦已劬。古來干霄材,皆自尺寸始。願汝學有成,博汝父母喜」。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1年3月號第13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