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吳觀岱 守歲圖
 
江南老畫師・出新第一人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吳觀岱(一八六二∼一九二九),名宗泰,以字行,又字念康,號瓢廬、潔翁、觀道人,四十歲的作品〈守歲圖〉上一枚「漁陸散人」鈐印,為較少見的別號,晚號江南布衣。其生平的文獻紀錄甚少,有所錄者多半記其獨立事件,確切年代不詳。

他出生於無錫,家貧,自幼便喜繪事。幼時曾進過私塾,但因經濟不允許而中斷。後來在商店當學徒,仍自己琢磨繪畫,尤其是人像。有喪家請他為死者留像,完成後贈他兩百文銅錢,他便棄商而專事繪畫。初學畫家潘錦(生卒年不詳),吳觀岱一度無法繳出贄金,而被拒於門外。但他仍用心揣磨研究,有所小成。

吳觀岱的畫風轉變在於結識小萬柳堂主人廉泉(一八六八∼一九三一),字惠卿,號南湖,與吳觀岱同為無錫人,光緒廿年(一八九四)中舉人,精通詩文,善書法。光緒廿二年(一八九六)任戶部主事,翌年升任戶部郎中,在京期間,交遊甚廣。光緒卅年(一九○四)因不滿朝廷統治政策而歸隱,「小萬柳堂」便是光緒卅一年(一九○五)於杭州建造別墅而起的齋室名。次年,創立文明書局於上海,由於廉泉常駐北京,故將編輯處設於此。當時,他招募擅繪者為教科書作圖,應募者有吳觀岱、趙鴻雪。日後,趙鴻雪東赴日本學習珂羅版印刷技術,回國後使文明書局成為第一家使用珂羅版印刷的書局;吳觀岱則留在北京,頗為廉泉所重。一說廉泉曾推薦吳觀岱入清廷為如意館供奉,專事臨摹古代名畫並為光緒皇帝繪製讀本。此說法仍需查證,但透過廉泉,吳觀岱學習了石濤,跳脫四王風格,確是事實。

中年以後,他回到無錫,畫風已轉為石濤風格,而與當時上海所墨守的四王風格有所不同。同為無錫出身的畫家賀天健便說:「歸根到底仍我們無錫人首先向徐天池、陳白陽、八怪、二石靠攏的。」回到家鄉的吳觀岱已有畫名,求畫者眾,紛紛尊稱他為「江南老畫師」。

吳觀岱早期留下的作品不多,一八九○年作〈漁樵耕讀圖〉時,時年廿九,應算是畫家早期風格的作品。四幅分別繪漁、樵、耕、讀之景,均以單景構圖,各有兩段題文,短題為年輕時所題,長題為六十二歲時的再題。首幅繪一艘漁船由畫面右邊駛入,一名漁人站在舨上,背向觀者,望向左邊,雙手持網,置於身側。兩腳一前一後,身子微微扭轉,正欲灑網。寬闊的水面占了約三分之二的畫面,在狹長的尺幅上展現了大江的氣勢。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1年8月號第2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