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吳湖帆 溪山秋霽
 
倩庵畫格・細緻秀雅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號東莊,後更名萬,為清代知名學者及畫家吳大澂(1835∼1903)之孫。他的畫藝頗高,遷居上海後更成為當時美術界的領導人物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改變畫風,一樣有不錯的評價。但卻因出身等原因於文化大革命時遭批鬥,晚景欠佳,為時代的遺憾。

吳湖帆生平簡介

出生於蘇州南倉橋官宦世家的吳湖帆,家中長輩頗為人知的便是祖父吳大澂。吳大澂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進士,歷任編修、河北道、太僕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職,至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任湖南巡撫。甲午戰爭時(光緒廿年,一八九四),他率領湘軍出關,欲收復海城,無功而返。滯京數月以待罪,後因袁世凱力保而以「永不續用」回鄉。吳大澂精於詩文、金石,著有多本書籍。吳湖帆的父親吳本善,其實非吳大澂嫡子,而是哥哥吳大根之子;母親沈靜研為咸豐年間內閣中書沈韻初之女。吳湖帆原有一弟,因驚風而死,因此吳大根提議兩人共嗣,吳湖帆為兩房兼祧子。

吳湖帆六歲時,家裡便為他延請蒙師,課餘隨吳大澂的幕僚陸恢(1851∼1920)習花鳥,可說是吳湖帆畫業的啟蒙老師。陸恢,字廉夫,號狷叟,自號破佛盦主人,青年時期遇到吳大澂,成為其幕僚,因而得見了歷代名畫,畫藝大進。陸恢各種畫題均有作品,山水以正統派為基礎變化,花鳥則師惲壽平而自成面目。由此時開始,無論是家學或日後至小學上課,閒暇之餘都隨家中文士作畫、習書。八歲時,吳大澂中風臥床,已感自己時日無多,故立遺囑,將生平所藏書畫留給吳湖帆。吳湖帆日後也聽從吳大澂生前的安排,前往上海,就讀中國公學;隔年中國公學遷校,吳湖帆輟學,開始學習山水畫,之後入草橋學舍就讀。

一九一五年,廿二歲的吳湖帆娶妻潘靜淑,潘家為蘇州大姓,其祖父潘世恩為道光時首輔,同為官宦世家,家中一座「攀古樓」,藏有豐富的鼎器、金石、書畫,潘靜淑的嫁妝中,便有宋拓本的歐陽詢〈化度寺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加上吳湖帆本就有家藏歐陽詢〈虞恭公碑〉,因此將他的書房命名為「四歐堂」。在蘇州的日子安逸而悠閒,直到一九二四年,蘇州發生了軍閥戰爭「齊盧之戰」,為江蘇督軍齊燮元及浙江督軍盧永祥在上海發動戰爭,戰火隨即延燒到蘇州、無錫等地。時局動亂,他便舉家遷居上海,寓嵩山路,恰好與馮超然(1882 ∼1954)的嵩山草堂對門而居,取名「梅景書屋」。

梅景書屋的名稱由來也與妻子有關,一九二一年,潘靜淑卅歲,時逢辛酉,與宋景定刻本的《梅花喜神譜》相合,為了慶賀生日,其父潘仲午以《梅花喜神譜》相贈為禮。因此吳湖帆將齋室名為「梅景書屋」。雖然一開始是迫於戰亂遷居上海,但上海的環境也讓吳湖帆的眼界大增。當時藝文薈萃的上海,聚集許多收藏家、畫家,彼此之間形成交流的網絡。和張大千便是於此時認識,兩人時常談論作畫心得,或收藏書畫的經驗。張大千在梅景書房見過不少吳湖帆所藏的名品,反之亦然,透過張大千,吳湖帆也見了不少名跡。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1年10月號第2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