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蕭海春〈錦繡石壁〉創作中

蕭海春的師古與超越

文∣王亮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二○一一年九月廿六日,《大觀》上海編輯部一行驅車前往蕭海春設在青浦練塘的畫室參觀採訪。從繁華喧囂的街區出發,約四、五十分鐘的路程後終於抵達西郊外的一片清幽之地,蕭海春先生的畫室便隱匿於此。畫室有百公尺長、卅公尺寬,壁上皆是正在創作的廿、卅公尺長的大畫,頗為壯觀,畫室中央設一小桌,桌上擺有清茶,大家圍坐而談。

蕭海春一九四四年三月出生於上海黃浦江之濱,祖籍江西。其繪畫生涯,早期以人物畫名世,後改道山水,八○年代迷醉於黃土高原,作西北山水;九○年代沉潛畫壇十餘年,解讀經典,潛心傳統。近年來蕭海春先生多作大畫,此次訪談便從大畫始,著重就其「經典解讀」進行探討,並以王蒙、黃公望、黃賓虹為例作具體分析。在與蕭海春先生談話間,著實可以感受到先生對於藝術的熱愛和執著。正如蕭海春先生所說:「我對每一種風格樣式都傾力而為,我對我自己交代得過去。」

您現在畫的都是大畫,是什麼觸發您來進行大畫的創作的呢?並請您談談現在畫的這張大畫吧。

蕭:大畫與一般性的畫有很大的不同,決定這點的是畫的尺寸。如這張〈錦繡石壁〉是一幅由十張丈六組成,超大規格的大山水畫。橫廿公尺,高近六公尺,看這張畫需要在卅公尺到五十公尺的距離才能獲得最佳效果。所以,要畫好這張畫,首先要接受大空間的視覺檢驗。現在有不少大展館,大畫會在大空間中產生超乎尋常的震撼效果,如此大畫要畫好,挑戰也是空前的。首先要肯定的是,以山水畫為題的畫作能夠營造出一個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幅山水最能顯現它的視覺優勢。巨大的樹石符號組成的畫面大空間,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包容力,這種奇妙的視覺效果是促使我畫大畫的主要動機。大畫當然不能一蹴而就,進行這樣大尺寸的創作,要從整體入手來解決巨大空間內高度、寬度和深度三維關係的難題,因為在作畫時,人與畫之間的比例失衡了,原本那些認同的形狀和空間距離都無法在近距離中把握準確,同時大畫的空間會形成巨大的壓力,使人產生一種將被吞噬的錯覺。畫大畫必須站著畫,因為視覺和空間的改變也帶來了作畫的方式改變。譬如作畫線條的形態和質地隨著畫面空間放大,筆墨內涵也要隨之而變化,要能恰到好處地解決自然性質的空間關係,以我的看法,畫大畫要做到近看蒼茫,遠觀依然精緻周全,簡約才是關鍵,這是我長期積累的畫大畫的經驗。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1月號第2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