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秋館幽思圖
 
西山逸士・畫清且貴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溥心畬(1896∼1963),原姓愛新覺羅,名溥儒,為滿清皇室後裔,清宣宗皇帝曾孫。心畬為其字,號西山逸士,又自比陶潛,號羲皇上人。民國成立以後,皇族改以輩分為姓,是故均稱他為溥儒,亦以字行。

溥心畬生平簡介

王孫生活

溥儒的祖父奕訢,是為恭親王,咸豐元年分封時,得了和珅的宅第,成為恭王府。溥心畬的幼年生活,便是在其中的「萃錦園」成長。出生甫不久,溥心畬便蒙恩賜頭品頂戴,由祖父抱他入朝謝恩;三歲時,祖父過世,諡「恭忠親」,待喪事完畢後,又隨父兄進頤和園排雲殿謝恩,光緒皇帝看著他,想到他的名字「儒」,便說道:「汝名儒;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他曾賦詩:「我生之初蒙召見,拜舞曾上排雲殿」,所指便是這兩次晉見。

和祖父相比,溥心畬對於父親載瀅似乎較為生疏。一說光緒廿六年時,義和團起事,以致八國聯軍之亂,議和之時,聯軍所提出的條件是加重懲治罪魁。然真的慫恿義和團生事的人卻是慈禧太后,不得已之下,只好找些親王、大臣等為代罪羔羊,載瀅也在此列,判交宗人府圈禁。這可能是溥心畬和父親較為生疏的其中一項原因。而他的生母項夫人雖為側室,但原為書香世家,自幼飽讀經書,對於溥心畬督導嚴格。在之後避難和隱居生活中,更親自教導讀經。

四歲始,溥心畬接受啟蒙,由《三字經》開始,也習書法,七歲開始學作詩。八歲那年,入宮拜慈禧太后大壽。當時太后興致很好,便將溥心畬抱至膝上,問起他作對聯一事,年幼的溥心畬不假思索,隨口吟出一副用典妥貼,用字文雅之五言聯,引太后大喜,稱他為「本朝神童」,並賜文房四寶。可見自年幼起,溥心畬便是心思敏捷,詩興極高的人。

載瀅於宣統元年(一九○九)逝世,之後便由項夫人肩負教導的責任。之後辛亥革命,政局混亂。清廷試圖力挽狂瀾,急召袁世凱入京,卻引狼入室,形成清廷、袁世凱、及南方革命政府三方勢力。朝中宗社黨原想藉外國支援,重振頹勢,欲先除去袁世凱,但可能是消息走露,反讓袁世凱先下手為強地率兵包圍了有意排斥他的親貴王府,恭親王府亦在此列。他的兄長溥偉先至西山戒壇寺避難,後轉往膠州德國租界尋求庇護。溥心畬和母親、弟弟則避難至清河故吏家。項夫人在逃難中不忘兩兄弟的啟蒙,親自教他習字、背誦經典。過了一段時間,便遷至北京西南方馬鞍山的戒壇寺,在牡丹院中過隱居的生活。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5月號第3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