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富春山居圖〉3D動畫版

變中不變:一生的博物館志業

文∣王明玉 圖/攝影∣陳麗玲、洪國峻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專訪

編按:此篇文章為二○一三年五月廿七日周功鑫博士接受中國大陸廣州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潘博成訪談之內容整理。)

五月十八日是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所訂立的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去年二○一三的主題為「博物館的記憶加創意等於社會變革(Museums "Memory + Creativity"= Social Change)」。這主題提醒我們博物館以其豐富歷史資產(記憶)結合創意得以提升發展。事實上,博物館本身也隨著社會脈動不斷變革向前推進,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便要和我們分享她從事博物館一行的經驗談,以及近年故宮結合文創產業的轉變。

與時俱進的博物館
二○○八年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前,周功鑫已在故宮任職廿七年,後又任教於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九年,無論在博物館實務或理論層面上,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周功鑫表示,博物館本身是一個多元功能的場所,它具有六大功能:典藏、研究、保存、展覽、教育與娛樂,涵蓋的領域甚廣。因此她個人不管是在面對博物館同仁或學校學生,都希望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內,保持對社會脈動、變革走向的敏感度。當今博物館界許多人會不自覺地將博物館功能減化,但一個現代博物館想要做得有聲有色,這六大功能勢必缺一不可,而且都得做到專業的程度才行,尤其在博物館教育方面,它能牽動整個博物館專業的發展。周功鑫作了一個譬喻,藏品是博物館的核心,猶如人的心臟;教育則像人的靈魂。周說:「人有心臟卻無靈魂,就像行屍走肉一般;但如果只有靈魂及其他功能,而沒有藏品的話,那便不叫博物館,而是展覽館或教育館。」

作為一位老故宮人,周功鑫投身博物館事業已有四十多年,也見證了時下流行與新科技結合的多媒體,以及早在七○年代便已醞釀而生的動動手「hands on」、動動腦「minds on」等新式教育活動的變化過程。此外,博物館也漸漸地開始重視行銷、管理、形象經營,並且提升自我的競爭力。諸此種種,今日所見的博物館就是一個變革過程的產物,至少十年一大變革。周功鑫建議倘若要掌握此番趨勢,不論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或是美國博物館協會(AAM)的例行年會是很好的觀察指標。舉例來說,一九八○年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首要關切的重點;到了九○年代則萌生了「多元文化」的想法,關注的是如何讓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享有相同的博物館教育機會,並將博物館與社區間作緊密的連結。

 
  全文請見《大觀》2014年5月號第5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