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雲巖待鶴圖 1923
 
琴南先生・畫意雅潤富文氣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林紓(1852∼1924),字琴南,是一位處於滿清到民國政府時期的文學家、翻譯家及畫家。他的一生雖無任官,卻和政治情勢息息相關。林紓早年支持維新,但在國民政府成立後,目睹許多亂象而深感失望。他由維新轉向保守,尤其是晚年多次謁陵之舉、反對五四運動,讓今人談論起林紓,多半皺起眉頭,認為是位不知變通的古板人士。

林紓於古文上有著深厚功力,譽之者言:「二十來年,國中盛行小說,里巷稗官之語,道途荒誕之言,幾於人手一編,家置一冊。而其間獨能醇雅高古,有史漢氣息者,則端推閩縣林琴南先生」。但他反對五四運動而遭到許多批評,周作人曾以筆名「開明」批評林紓作品:「我總以為沒有價值……,他的著作卻沒有性格,都是門房傳話似的表現古人的思想文章」。胡適則持中立看法,曾言「我們可以不贊成林先生的思想,但不當污蔑他的人格!」鄭振鐸〈林琴南先生〉說:「因他的一時守舊的主張,便完全推倒了他的在文壇上的地位,便完全湮沒了他的數十年的辛苦的工作,似乎是不很公允」。胡適與鄭振鐸之語,值得今人重新思考林紓評價之得失。

林紓來臺始末
林紓早年曾來臺,次數有多種說法。據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許俊雅考據,林紓第一次到臺灣居住的時間最長,其印象和影響也最深。據他文中自言,十六歲(1867)時客居臺灣淡水。林紓父親林國銓隻身來臺經商,林紓來臺除了省父,更協助父親記帳等工作瑣事。他於臺灣居住了兩年多,至一八六九年回福州完婚。當時渡海來臺是一件極為辛苦之事,林紓於文中記云:「余十六歲赴臺灣,趁一輪舶,船身絕小有法海寺某僧,渡海募緣,亦趁歲行。歲中先有一官眷,四周圍以夾幔。僧嗜阿芙蓉,即燃燈臥於外。歲入大海,風濤猝發。舟側,僧首並枕悉入幔中。婢媼大呼:『和尚入幔矣!』爭起擊其顱。僧口不能辯,而舟益簸。僧時入時出此幔中,而呼打聲竟夕,然嘔吐淋漓,卒亦不能打也。余笑至腹痛,且嘔且笑,迨歲至滬尾,余懨懨如病矣」。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8年4月號第10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