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山靜江橫圖 設色絹本 62.6×32.5cm 安徽博物院藏
 
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陸治
文∣張飛鶯 圖/攝影∣安徽博物院

在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朝時期,漢族文化和科舉均不受重視,導致漢人喪失了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入仕為官的機會,促使大批文人趨向歸隱。然而在明初畫壇上,由於文人的參與,使作品數量增加,並呈現出秉承前代傳統的成就和驚人的筆墨變革。
衍至明代中葉,蘇州地區以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為領袖的吳門畫派崛起後,人才輩出,孕育出獨特的山水畫風,帶動了整個蘇州畫壇的繁榮。該派作為明代畫壇上最為傑出的一支勁旅,憑藉其數量可觀的作品與筆墨秀美的品質,在中國文人畫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影響了當時及後世許多畫家的繪畫風格,同時更造就成就斐然的畫壇巨星。
其中,生性磊落而又多富文采的陸治,於繪事具備極高天賦。他廣承古法而兼收百家,卻不為古法所囿。主張在師法造化中探尋筆墨真諦、於模山貌水中彰顯自我風格。其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以繪畫審美趣味多樣性與技法傳承多向性而著稱的吳門畫派中,占據著不容忽視的地位,並成為該派中既摹古又求新的代表性人物。
陸治(1496∼1576),字叔平,號包山。江蘇吳縣(蘇州)人,出身於世代業儒的家庭。先世為河南開封籍,高祖父陸定一移居蘇州吳門,後遁眷來宅包山梅梁里。祖父陸顯,曾任長山縣承。父陸銘(1456∼1532),字汝新,號有竹,曾任浙江遂昌訓導。受《易》於文洪,學養冠於郡諸生。純孝篤義,綜博工文,弟子黃省等多為名士。
陸治家學淵源,少年時隨父學詩書詞章,長則以文才名顯於吳中地區,傳世有《包山遺稿》。又因品學兼優、天資學力兼具,先後被鄉里推薦為諸生和貢士。為人倜儻嗜義、喜遊歷交友,以「孝友」稱為名士。
陸治因父親與文徵明交誼深厚而游於文門下,曾從祝允明、文徵明、沈周等名家學習詩文書畫,故平生好詩及古文辭,善行楷書,尤通繪事。其於丹青之學,輒務出胸中奇氣,造詣深厚,山水花鳥一時稱妙。
陸治的畫名及生平事蹟,史籍見載於《顧氏畫譜》、《吳縣誌》、《明畫錄》、《畫史會要》、《無聲詩史》、《珊瑚網》、《圖繪寶鑑》、《小山畫譜》等書。目前為止,對陸治繪畫藝術進行過深入系統研究的學者論述約有:江兆申〈陸治〉、孫欣〈陸治畫風分期考察與偽作辨析〉、王耀庭〈明代畫家陸治其人其畫〉、查律〈縱令丹青妙入神•懶與探微作後身—明代陸治其人其畫〉、張子靖〈陸治畫風研究〉等專文。
參照孫欣對陸治各階段畫風的細緻分析論證,以及當今學者根據陸治不同時期作品的筆墨特徵研究,學界基本上普遍認同其繪畫風格大致可劃分為三大時期:早期(1522∼1539)為師文徵明而上溯宋元諸家的文人畫格調,中期(1540∼1558)為實景寫生中改變山石結構及用筆擺脫臨古和文氏風格的師法自然階段,晚期(1559∼1576)則是展現自我奇峭用筆及枯淡施墨之獨特面目的藝術成熟期段。
當陸治尚在幼年時,父親陸銘與文徵明往來親善,文徵明亦敬佩陸銘的品德,甚至於其辭世後親自為陸銘作墓誌銘。鑑於父輩之間的交情,陸治向來尊從文徵明為德高望重的長輩,在文徵明過世之前一直恪守師門,極積活躍在以文徵明為中心的吳門文人書畫圈中。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12月號第15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