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董夢梅「工筆畫十種筆法」手稿

董夢梅的畫論與論畫

文∣楊智凱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以佛像人物繪畫享譽藝壇的前輩畫家董夢梅,不僅留下許多精湛的作品,更曾提出一套用以教學與示範的筆法系統。然則,相關的文字記述與圖像鮮少留存於現今出版品中,而是散見於其畫冊自序、媒體報導及未出版遺稿等資料,在研究董夢梅作品或是理解繪畫創作實務上,這套筆法深具珍貴的意義,尤為值得留意。
書畫作品自古以來便注重筆法,傳統繪畫中更有所謂「十八描」之稱。董夢梅在結合自身創作的經驗後,融匯研發出「工筆畫十種筆法」(圖一),並於手稿中具體示範,富有參考價值,此處分述如下:
「鐵線筆法—人物大畫長線」:線條遒勁有力,狀如鐵描,用於衣紋時可營造沉穩凝鍊的量感。
「懸針筆法—一般花卉與人物」:線條尾端漸趨尖銳,於輕盈飄動的衣紋或葉柄可見此法的運用。
「抽絲筆法—葉脈畫法用」:線條工細,提筆輕而快,以抽拉力量畫出,亦可繪製花蕊。
「自由筆法—葉邊畫法用」:不受拘束,用筆的輕重快慢可恣肆揮灑,畫潑墨大荷時亦能運用此法。
「連接筆法—長線延伸接筆處」:用於兩筆相接處,特別是部分物像線條無法一筆揮就時可用此法,惟畫完後應不見筆痕。
「倒插筆法—左出之枝葉」:用筆由左往右,筆成後如同右出者,亦可用於繪製草木。
「跳躍筆法—雲、水、花瓣用」:行筆時跳躍而進,有起伏轉折的變化,尚可表現風、火的意象。
「顫抖筆法—衣紋水紋等」:持筆行進時手顫筆抖,集點成線,運用得宜往往為上上之品。
「雙尖筆法—人物毛髮用」:落筆收筆皆用出尖,為人物畫中最重要的筆法,亦用於鬚眉處。
「拖拉筆法—圓光右半圈用之」:指自右方下行之線條,因其運筆不易著力而須使連拖帶拉之力畫線,尚可用於人物畫中右臂自肩而下的長線。
此十種筆法可與其示範手稿互相比對,管窺其對不同筆法的運用。董夢梅還曾談論過人物畫與梅畫的十種筆法,相較於上述所提及的內容,人物畫少顫抖筆法而另有繪製「纖細衣紋以及手臉線條」的游絲筆法,梅畫少懸針筆法而多「運筆與鐵線筆法相同,但收筆時出鋒」的中鋒筆法,可見董夢梅並非照本宣科,而是會視對象題材靈活變化,將筆法融會貫通地交錯並用。
董夢梅於攻讀碩士學位時即以宗教藝術為題,此既是其學術研究的領域,與之相關的佛像畫亦成為其專擅的畫科,甚至曾於《董夢梅佛畫選》中論及「中國人物畫中最精華的部份就是佛教畫」,可見其對此類題材和作品的喜愛。佛教藝術在經律教典的受限上,往往圖像上皆需遵循儀規中長眉細目、白毫肉髻、手印坐立姿、髮型飾物、華冠瓔珞、衣著持物等表現方式。然則董夢梅亦求自鑄新意,如其自云「畫佛目我採微睜俯視法,以表現佛的莊嚴神聖。畫佛嘴,我強調嘴角線的延伸與收筆,以表達內心的愉悅……另外我畫蓮瓣式的雙唇,採用兩種形式,即上唇壓下唇與下唇兜上唇。前者較美,用筆多而難畫;後者筆簡較易,上下唇間連同嘴角,一筆可就」。就物像的表現上,為求達到盡善盡美的效果,董夢梅也會取材自日常生活中所見事物,如其自述佛像手姿畫法得自於觀賞平劇時見到的蘭花指法,佛足則是取自於肥厚飽滿的嬰兒腳部型態,促使畫面能夠更為理想而協調。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4月號第151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