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千岩層雪 設色紙本 196.2×83.3cm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張宗蒼的繪畫成就
文∣姜又文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中國歷代王朝因禮制之需求,常需在廷內配置繪畫能手,從事服務宮廷的繪製工作,因應不同的需求,大致可分為紀實畫、歷史畫、道釋(宗教)畫、花鳥畫、山水畫等。有清一代,宮廷藝術風氣日益隆盛。乾隆時期,在皇帝鑑藏品味和書畫興趣的主導之下,宮廷繪畫項目與類別益多,分工愈加精細。擅長不同畫科,技藝各異的書畫家,經由制度選拔、朝官推舉、獻畫自薦等途徑,或本身就是兼擅丹青的翰林詞臣,成為宮廷繪畫的主力。他們或隨侍於皇帝身邊、或長駐於內務府的如意館、畫院處,以翰墨丹青之才,供職於內廷。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號篁村、蔗翁、太湖漁人,晚稱瘦竹,江蘇吳縣人。胡敬《國朝院畫錄》說他:「工山水,出黃鼎之門。乾隆間以主簿銜需次河工,十六年(1751)南巡,獻畫冊受特知,供職畫院;十九年(1754)授戶部主事,逾年(1755)以老乞歸」。張宗蒼出生於康熙年間,從記錄上來看,他曾師從黃鼎(1650〜1730)學畫。黃鼎是江蘇常熟人,王原祁弟子,善繪名山大川,筆墨蒼勁、風格俊逸。在黃公望之外,又摹王蒙見長。張宗蒼不僅師承自王原祁、黃鼎一路的山水風格,對於宋元名家也是心慕手追、畫技精熟。成年後來往蘇州、揚州、淮安之間,與儒商交好,因畫藝文采而獲公卿喜愛。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張宗蒼〈寒江釣雪圖〉,款署「雍正戊申(1728)長夏,納涼於清足山房,為松岑表兄摹右丞筆法,篁邨弟張宗蒼」,款下鈐「張宗蒼」、「墨岑」、「寒香書嶼」、「家世當年本釣徒」等印,繪於張宗蒼四十三歲時,是目前所知年代甚早的作品。現藏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雲壑松蔭圖〉也是早年作品,畫上款署「雍正壬子(1732)中秋寫黃鶴山樵雲壑松陰圖於青霞軒。長洲張宗蒼」,畫家時年四十七歲。此作用筆細膩,山石以中鋒細筆勾勒輪廓,濃墨點染山巒凹處,遠處雲霧繚繞於谷壑之間,近景則有流水板橋,溪畔一山亭內有兩高士閒坐其中。整體筆墨與構圖分布,與另一張繪於乾隆元年(1736)〈富春山圖〉(南京博物院藏)十分相似,〈富春山圖〉上畫家自題:「墨池清晝落花間,刻意臨摹且閉關。漫向癡翁求粉本,富春依舊有春山」,清楚明言他此時對王蒙(1308〜1385)、黃公望(1269〜1354)等名家臨摹不輟,甚至需要焚膏繼晷「閉關」鑽研的苦心努力。目前存世可見張宗蒼這段時期的作品,又如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的〈山林引興〉,同樣繪於雍正十年,款署「雍正壬子(1732)夏五月撫仲圭遺則於古松山房」,為直承吳鎮(1280〜1354)的山水作品,淡墨畫石、濃墨點苔,幾乎全襲仲圭。
〈擬子久富春大嶺圖〉作於乾隆八年(1743),是當時五十七歲的張宗蒼為「荔翁先生」五十壽誕所作,款題中除了提到自己學古摹古的心得,也不忘以詼諧之語幽自己一默,顯示張宗蒼與受畫者應交情十分不錯:「石迹雲?意匠新,畫師吾自憶前身……乾隆癸亥七月二日,荔翁先生五十懸孤今辰,愧無瀟灑之筆,以發蒼渾之氣。殊未忘乎心手何能即合於古人,聊博高朋噴飯可?。篁邨張宗蒼并識」。此作雖言「擬黃公望」,實則從構圖、設色及整體風格上來看,已是張宗蒼多年來追索古人後,凝融各家長處一變而成的自家面貌。全幅青綠設色醇厚古雅,近景水域以「之」字形延伸至,深遠遼闊的視覺想像。山稜凹縫處以濃墨鈍點點苔,顯示草木華滋蒼鬱之景,而左側越近遠山則越加濃厚的霧嵐,則透過留白與水景呼應,巧妙地減輕畫面山石的厚重感。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5月號第15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