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薔薇圖 紙本 118×43.5cm 1731 揚州博物館藏
 
李鱓雍乾時期作品賞讀
文∣宗蘇琴、顧 娟、封 冰 圖/攝影∣宗蘇琴、顧 娟、封 冰

李鱓(1686〜1760),字宗揚,號復堂、懊道人,亦署李善、中洋、腹糖等。生於江蘇興化。其祖自句容遷興化,漸為淮南望族。六世祖春芳,嘉靖廿六年,舉進士第一。官至中極殿大學士,兼武英殿大學士。後任首輔,實即宰相,故李鱓有「神仙宰相之家」印。祖父李法工書法,善詩文,康熙間,舉鄉飲正賓。父李朱衣,贈文林郎,母舒氏。
李鱓是揚州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位傳奇式人物,可謂「出道即巔峰」,是八怪中成名最早的,比鄭燮早廿年,鄭燮也很崇拜李鱓,曾以「賣畫揚州,與李同老」而自豪。李鱓學養深厚,詩、書、畫三絕。但人生經歷曲折,經歷了「兩革功名一貶官」,形成「自在心情蓋世狂」的狂放之風;伴隨著人生的三起三落,他在藝術創作上,也是三變其法,畫風由早年的工細嚴謹,變為破筆潑墨,豪縱不拘的大寫意,尤以用水為妙,成為「揚州八怪」中最會「用水」的藝術家。縱觀其一生,李鱓在雍乾時期的人生起落對其藝術思想影響尤甚。
宮廷畫家:康熙五十年(1711),李鱓考中舉人,卻被無端捲入江南科考舞弊案,受到牽連,被革去功名。儘管後來真相大白,李鱓恢復了舉人資格,但卻失去了下年參加會試考進士的機會。於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李鱓在熱河獻詩獻畫,得清聖祖賞識,任南書房行走, 「交常熟蔣相公教習徐熙、黃荃一派」。在師從蔣廷錫期間,李鱓學習了正統的花鳥畫技法,藝術風格發生了第一次轉變。但幾年之後,因美學取向與老師不同,更因捲入內廷風波,李鱓再次被革去功名,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蕭蕭匹馬離都市」,雖從人生巔峰跌落下來,卻為藝術風格的再次轉變提供機會。
仕宦文人:乾隆元年(1736),新君登基,經歷了十多年落拓江湖、顛沛流離的李鱓,再次北上尋找機會。經慎郡王允禧的推薦,加之乾隆顧念老臣,李鱓東山再起,於乾隆二年(1737)被任命為山東臨淄知縣,後調任滕縣知縣。在山東為官期間,李鱓為政清簡,受民愛戴,但個性倔傲,不願與官場陋習同流合污,終因「忤大吏」,「罷歸」,再次成為民間職業畫家,於揚州賣畫十餘年直至終老。
李鱓一生創作頗豐,其中作花卉翎毛較多,而山水人物較少,其花鳥畫風先後數變,造詣頗深。他的花鳥畫題材廣泛,構圖奇特,立意經常關乎民生,一反文人畫纖弱嫵媚之態;筆墨酣暢縱橫,奇趣天成,一味霸悍,並以「用水」為突破口,認為「筆與墨作合生動,妙在用水」形成了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風格。對於李鱓的繪畫,鄭板橋頗為推崇,曾在《板橋自敘》中道,「索畫者,必曰復堂,索詩文字者,必曰板橋」。
關於李鱓的藝術風格,鄭板橋曾經概括為「復堂之畫凡三變,初入都一變,再入都一變,變而愈上。蓋規矩方圓,尺度顏色,淺深離合,絲毫不亂。藏在其中而外之,揮灑脫落皆妙諦也。六十外又一變,則散漫頹唐無復筋骨,老可悲也」。作為李鱓的同鄉至友,鄭板橋對李鱓畫風之變的概括與分析,大體是可信的,但亦過於簡略,實際上李鱓的畫風一變再變,既與師承淵源有關,更與其跌宕起伏一生而導致的思想感情變化有著很大聯繫。從李鱓生平藝術而論,大概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1年7月號第14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