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城南雅集圖卷 局部 1682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技藝全面的肖像畫家禹之鼎

文∣張飛鶯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

中國的傳統人物畫多集中在歷史傳記、宗教以及事件記錄中,在中國繪畫史的發展中獨步領先,直到魏晉、隋唐時期仍一直重超於其他題材。演至文人畫為畫壇主流的元、明時期,山水畫獨領風騷,人物畫則略顯式微。明末曾鯨開「波臣畫派」人物畫新風,使前朝淪為文人權貴之屬的人物畫,一度成為當時社會朝野人物畫主流。清代文人思想盛行,人物畫家主要分為兩大類:除了被收錄於朝廷專供畫事的「江南波臣」門徒活躍於人物畫壇之外;另有本朝畫家禹之鼎及泊來的外籍畫家郎世寧等各領風騷。
禹之鼎(1647〜1716)主要活動於清代順治、康熙年間。字上吉、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又號「濤上漁人」,本籍江都揚州府興化昭陽鎮人,後寄籍江都。故自署常稱「廣陵」人。明代詩人禹龍(子化)後裔,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尤精肖像。曾隨朝廷代表出使日本,平生創作豐富。約有數百幅人物畫卷如〈蒹葭書屋圖〉、〈王翬騎牛南還圖〉、〈王會圖〉、〈燕居課兒圖〉、〈澤州相國水亭玩鵝圖〉、〈春攀圖〉、〈洗竹圖〉、〈城南主客居圖〉、〈女樂圖〉、〈放鷴圖〉、〈護送貴妃荔枝圖〉、〈踏雪尋梅圖〉、〈月波吹笛圖卷〉等傳世,至今分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及臺灣、香港、日本、歐美博物館等。
禹之鼎長年入京供奉內廷,因作為宮廷畫家而非文人士大夫,畫史對於其生平記載甚為簡略,所幸他素來於王公大臣多有結識,所以在許多名人所著詩文或所題畫跋中,留下不少他的事蹟與紀錄。
胡藝據禹之鼎同代人的詩文集和其畫作的著錄中,搜集有關資料,撰成〈禹之鼎年譜〉一文,依據年譜,其生平大致可分成四個時期:卅三歲以前為早年,居鄉習畫,主攻肖像;卅四歲至卅九歲為壯年,入京供奉,出使琉球;四十歲至五十歲為中年,名譽京師,南下閒居;五十歲至七十歲為晚年,創作鼎盛,致力拓展。
在卅三歲以前,禹之鼎一直留在興化家鄉的大戶人家中做事,咸豐《興化縣誌•禹之鼎傳》提到:「幼微賤,落拓不偶」,《清稗類鈔》則說他十歲時:「初為李氏青衣,公事畢,竊弄筆墨,主人教其傳習繪事」。他因少時家貧,被質為明末吏部尚書李春芳後裔府上作書僮,陪伴主人第四子讀書習畫。長期耳濡目染之下,少年禹之鼎在潛移默化下對書畫藝術發生興趣,常於公餘閒暇翻閱大量藏書藏畫,研習筆墨工夫。
順治年間(約一六五九年前後),錢塘畫家藍瑛(1585〜1666)因避禍而應邀僑寓吳府,當時藍瑛已是七十二歲長者,禹之鼎年約十二歲。畫史說禹之鼎「幼師藍瑛」,較有可能是經由主人傳授筆墨。禹之鼎年少時已掌握人物畫的基本技法,後又兼收並蓄、出入宋元,繼承和吸取李公麟、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等名家精華為己所用;同時還借鑑「四王吳惲」等大家的畫風,發揮乾筆枯墨、層層積染等文人山水畫的表現手法。
他廿餘歲時即以善畫人物肖像而在揚州小有名氣,並結識了很多名人和書畫家,同時為之寫像。曾於廿三歲時為「畫中九友」之一的吳偉業寫照,時吳氏六十二歲。康熙十三年(1674),廿七歲的禹之鼎時即參加了汪氏「愛園」揚州雅集,作〈三子聯句圖〉,記錄了翰林徐乾學、書法家姜宸英、詩人汪懋麟的故實。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2月號第14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