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展場一隅 (右)大龍峒遺址出土近代茶具

沏一壺光陰・說一段故事

文∣王淑津 圖/攝影∣鶯歌陶瓷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

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歷經殖民與近代化的洗禮。閩粵原鄉的華南文化、東亞殖民的日本文化,以及臺灣本地滋養的移民文化,在碰撞中交融。此一單元「工夫茶、煎茶與紅茶文化、交會」,透過呈現傳統仕紳文人、在臺日人、新式知識人、大龍峒四十四崁街的漢人聚落,他們不同情趣的生活和使用的形色茶器,呈現廿世紀前期華人工夫茶、日式煎茶與近代西式紅茶文化,在臺北這個新興都市的光影中互相輝映,交匯流轉。

連橫把玩的潮汕壺
名聲響亮的紫砂茶具是特定地域和文化的產物,宜興紫砂壺造型美觀、款式多樣,適茶、宜茶,歷來深受愛茶人士的追捧;而在潮汕工夫茶盛行的廣東、福建及新加坡等地方,潮州手拉壺也同樣受到歡迎。閩南、潮汕地區流行的小杯小壺,稱作工夫茶器,壺小能浸茶色;杯小能聚茶香,這種品茶習慣也流行至臺灣。當時潮汕地區所製的茶壺輸臺最多,這種以手拉成型的製壺方式,也影響日後臺灣本地的製壺方法。

潮汕壺以個人壺為特色,可隨身攜帶,廣為大眾熟知。本次特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展的一件潮州朱泥「萼圃督製」款壺,寶珠形蓋鈕,圓弧壓蓋,短直頸,圓鼓腹,圈足。紅陶胎,拉坯成形,外施褚红色化妝泥,做工細緻。器底署款,為潮汕一帶製品所常見。類似典藏,亦見於大英博物館。同類製品因深受市場喜愛,當年曾批量生產,故普見於工夫茶的品茗茶事當中。針對這件陶壺,特別值得觀者留意的,是它獨特的生命史──它曾經的主人是臺灣著名詩人、史家連橫(1878〜1936)。

 
全文請見《大觀》2018年4月號第10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