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五年(1123),名士徐兢(1091∼1153)奉宋徽宗(1082∼1135;1100∼1126在位)之命出使高麗,目見精美絕倫的高麗工藝品。其著《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載有:「陶尊,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近年以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之句。徐兢所驚艷者,便是高麗青瓷。
即日起至二○一八年一月七日止,於故宮南部院區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開幕首展之一「尚青──高麗青瓷特展」,特邀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一同展出近兩百件高麗青瓷精品,使國人能藉此一窺高麗青瓷的獨特之美。
高麗青瓷之發展
高麗青瓷,為朝鮮半島地區高麗王朝(918∼1392)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工藝,主要窯區位於今南韓全羅南道康津郡與全羅北道扶安郡境。始燒時間約為九世紀末至十世紀初,從出土資料與考證可知高麗青瓷興作與中國唐代浙江越窯淵源密切,高麗青瓷應是受到中國青瓷影響發展而來。
九世紀末至十世紀前半為高麗青瓷的成長期,在器形設計、釉色、匣缽窯具及裝飾、燒造技術上,深受越窯影響。十世紀後半葉至十三世紀,高麗青瓷又吸收中國越、定、耀州、汝及龍泉各窯之長,出現嶄新的面貌。先後出現兩個鼎盛高峰,即以青釉為尚的「翡色青瓷」(11世紀後半至12世紀後半)和精工巧飾的「象嵌青瓷」(盛行於12世紀後半至13世紀前期)。耗費甚鉅的高麗青瓷主要供宮廷、貴族使用,十三世紀中葉始,高麗由盛轉衰,青瓷品質日趨不穩,加上蒙古接連入侵與破壞,十三世紀後半至十四世紀末,高麗實質上已受蒙元統治,高麗青瓷品質下降而致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