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隨即迎來的就是元宵節,是整年節慶中最具歡喜意象的期間。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正月十五名為「元宵」,又名上元節、元夕節或燈節。正月十五日是年初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春回的時刻,人們對此加以慶祝,同時慶賀新春的延續。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中,與元宵節慶相關的書畫質量俱佳,現正舉辦「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共規畫「年節年俗」、「花燈迎春」、「歲朝報喜」三個單元,讓觀眾宛若穿越時空,親臨其境地賞覽古代濃厚的年節歡慶興味,體驗元宵燈市之輝煌盛景。
年節年俗
傳統節慶起源於農業社會,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間,為了調節生活節奏,反映歲時季節的變化,遂訂定各種節日,並隨著時間遞嬗,逐漸形成豐富的節令習俗。從各地的新年慶祝,一直到圍爐守歲,不外乎謝神與祭祖儀式,表達對天地萬物的感謝、慎終追遠以及對未來的祈願。其間,不僅蘊蓄倫理觀念,也融合了深刻的人文情懷。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臘月冬至祭天、臘八節敬佛,到祭灶送神、迎神的儀式;除夕驅疫、祭祖、分歲、守歲;元旦爆竹迎新、拜年賀歲,直到元宵觀燈,才算完成整套年節儀式。這一系列的年俗活動,除了表達對天地神祇及萬物的感謝與敬畏,也包含慎終追遠與飲水思源的文化傳承。清張鎬〈繪高宗御題范成大燒火盆行〉,描繪宋朝范成大《臘月村田樂府詩十首》中的〈燒火盆行〉。江南一帶習俗,在立春前五天的夜晚,初更時分,家家會在門外燃起火盆,火光通明,如同白晝,煙燎滿天。這時,全家圍坐著取暖,祈求著明年有一個吉利好春。火盆是歲朝圖中的圖示之一,古人認為守夜時燒火盆是為了迎陽氣、驅寒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