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的上海震旦博物館已於震旦集團四十九週年慶的二○一三年十月廿日當天在上海正式開館。繼去年二月至四月的試運營之後,又經歷了一年多的整修與籌備。全新的震旦博物館將透過歷史文物的保護展示、學術研究與教育推廣,戮力成為一座傳播中華文化,並與國際接軌交流的新時代博物館。據介紹,震旦博物館總建築面積將達到六千多平方公尺,是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件作品。這棟建築將成為黃浦江岸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與文化風景。
上海震旦博物館是一個集典藏、研究、展覽、營運、推廣為一體的文化服務事業。震旦博物館常務董事袁蕙華女士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秉持著保護、傳承、奉獻中華文化、歷史的一貫理念,我們非常樂意為社會大眾提供一處藝術欣賞、生活休閒、終身學習的場所,也為上海豎立起一座面向世界的文化地標。」
據悉,目前博物館的收藏以中國古代器物為主,藏品高達八千餘件,細分為佛教造像、玉器、陶器、青花瓷器及畫像石等五大部分。其中,北齊盧舍那法界人中像、北齊飛天、紅山玉神人像、西漢金縷玉衣、元青花雙魚藻紋大盤、漢陶馬車俑等重點藏品標誌鮮明,值得一再品評。在展區的第五層,還專門設置了「古器物學研究中心」,成為博物館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震旦博物館館長、原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張臨生說,「我們認為古代器物不僅有美學賞玩的價值、藝術投資的價值、文化傳承的價值,它還有史學研究的價值和人文教育的價值。」在他看來,「一件器物從材料到成形、與成形之後的流傳過程中,蘊含了人為的選料、設計、施工與人際間流轉等種種因素,並不是單純的風格鑑別可以概括的。」
「有人形容博物館是凝固了的歷史,是一個國家、地方、或民族歷史與生活的縮影。」袁蕙華坦言,但是,「進博物館如入寶山,學海無涯,這些珍貴的器物史料, 將讓我們有憑有據地回溯歷史, 進一步領略中國特色的器物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