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大家」的第三人為唐寅,吳縣(今蘇州)人,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歲次庚寅、虎年,故名寅號伯虎。唐寅可說是明四家中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著名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描述出一位極富才氣、又有人緣的翩翩公子追求佳人的故事。而他的個性也的確帶有不覊的瀟灑性格,余懷所作的〈重表唐解元遺墓詩〉:「狂觸寧王不愛官,丹青妙手壓琅玕。名成忽便騎鸞去,羞殺神仙墨子丸」,陳述了唐寅的個性及丹青成就。然而由文史中的紀錄,意外地發現唐寅的人生不如視影所言的順遂,卻同樣充滿戲劇性。一個人的經歷與其藝術成就有所相關,唐寅極其早慧,卻也風波不斷。
唐寅生平
唐寅遠祖為前涼(313∼376)陵江將軍唐輝,定居於中國西北之「晉唐郡」。其後人唐瑤、唐諮均曾任晉昌郡守;後代唐揣、唐褒更受封為晉昌公。而唐家至宋代皇佑年間(1049∼1053),官至侍御史的唐介因直言諫上,冒犯朝廷,被貶至淮河以南,從此落籍南方,因此於作品中可見「晉昌唐寅」之落款。
唐家至唐寅之父唐廣德時以改以經商為業,由祝允明〈唐子畏墓誌銘〉及唐寅書信中的文句來看,其父所經營的應是酒館一類。唐寅自幼聰穎,其父雖為商人,但對於唐寅寄予厚望,作風開明,養成唐寅豪爽性格。十六歲時即有才名,祝允明稱他「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驚稱之」。而由北京故宮所收藏的〈貞壽堂圖〉其後跋文,可見年紀輕輕的唐寅(時年十七)與吳中文士沈周(1427∼1509)、吳一鵬(1460∼1542)、吳寬(1435∼1504)、文璧(1470∼1559)等人的詩文唱和。其中除文璧(即文徵明)與他同年,其餘皆可稱之為師長。少年唐寅的作品已能得到諸位師長的詩文唱和,便可看出此時他的畫才及詩才已獲得吳中文士的認同。
親人相繼而亡,科舉又遭弊案
唐寅十六歲中秀才的同年,結識了好友文徵明,當時文徵明之父文林因病歸里,對於唐寅的才學頗為讚賞。青年時期的志得意滿,卻於廿五歲時遭逢家難。父母、妻子、妹妹先後去世,讓他悲痛不已;家境困窘,則讓他反思未來生活,最終下定決心閉戶苦讀,而於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