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晉 青瓷鏤孔熏爐 (中)漢 博山銅爐 (右)三國 青瓷獸紋博山爐

漢晉博山爐小考

文∣鄭椀予  圖/攝影∣國立歷史博物館、本刊資料室


博山爐為一種以青銅製成,蓋子為山巒形狀的熏香之爐,材質以青銅為主,工藝包括鎏金、錯金銀等,裝飾富麗堂皇,多以皇室貴冑為主要使用者。自西漢中期開始興盛,至東漢終了為博山爐發展的第一高峰;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於當時的玄學思想風潮下,展開博山爐的第二波高峰。其主要形制為高柄豆,上有蓋,下有承盤或喇叭形底座。爐蓋塑成層疊起伏的山形,山巒雲氣間常雕飾著飛禽走獸。山間有孔或鏤空,當香料在爐內燃燒時,煙氣可由孔中散出,形成煙霧繚繞,如同仙境的幻象;爐座若為盤形時則可盛水,以助熏蒸香氣。

博山爐的出現,與在戰國時期就已產生的品香文化習習相關,並與當時廣泛流行的神仙思想結合,成為古代器物與哲學思想綜合的結晶。此刻正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至五月五日的「靈臺湛空明─傳統香文化」特展,罕見的同時展出數件漢晉時期的博山爐,除此之外尚包括明清後大放異彩的鼎式爐、鼓式爐、乳爐……等各式香爐,與當時文人品香時所使用的瓶、盒等香具,展現中國古代自漢至清的傳統香文化。限於篇幅,本文僅以博山爐為題,由史料文獻、考古實物等各方面,探究博山爐的造形來源、類型與象徵意義。

文獻中的博山爐

目前所見無論是考古或文獻資料,漢代並無「博山爐」的名稱,多以「熏爐」稱之,如陝西興平茂陵陪葬坑出土之〈鎏金竹節熏爐〉的銘文、長沙湯家嶺西漢墓的〈張端君熏爐〉等均是。「博山爐」這個稱呼,始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詞歌賦。

文學史料
目前所見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能是成書於公元六世紀,約當東晉時期的《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生動記錄了西漢成帝時期的青銅雕鑄高手丁緩,所製的九層博山爐上刻有千奇百怪的鳥獸,極盡精妙之能事,同時也首次將「博山香爐」的名稱錄之於簿。

同時期記載博山爐的還有一些如南齊人劉繪(458∼520)、沈括(440∼513)的詩歌,及《東宮舊事》、《集異記》等傳奇小說,文內均以「博山香爐」稱呼此類型爐具,顯見魏晉南北朝時代已開始使用「博山」一詞來形容這種山形熏爐。

關於此種山形熏爐最早的製造者,在由唐高祖下令修編的《藝文類聚》卷七十中,收錄了漢代無名氏詠熏爐的〈古詩〉一首,云此器為春秋末葉著名工匠公輸魯班所創:「四坐且莫喧,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連。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朱火燃其中,青煙揚其間。順風入君懷,四坐莫不歡。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雖說此首古詩中並未出現「博山」的字眼,確實可能由漢人所為,但云博山爐造形由魯班所創,學界則認為不可信。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4月號第4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