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史的觀點,認為南宋(一一二七∼一二七九)是一段偏安與積弱的時代,就其政治面向而言,由於被金人入侵,而被迫在杭州定都的過程,讓過去的史學家認為南宋不僅沒有痛定思痛,意欲北伐,反在杭州維持了百年餘的政權,是為偏安。然而,近數十年來學者從政經社會、文化思想等方面,重新深入討論南宋在中國文化上的重要性,在這一百五十三年間,朝廷一方面宣示承繼大統,重振禮樂規章;一方面振興江南文風,以文取士,重視儒學教育,融合釋道,確立以朱熹為代表的經學道統。
南宋的商業也有長足的發展,由於政府獎勵各種經濟活動,以至於農耕進步,商業繁榮,手工業興盛,海外貿易蓬勃。經濟富庶帶動文藝創作,詩文詞章或以文載道,或閒逸自然,文人雅士喜好文物鑑藏,講求生活品味,尤其反映在飲食和居住的考究上。書畫與工藝方面,隨著皇室的倡導與地理、氣候、人文風氣的轉變,無論在內容及形式上,都創造出獨特而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對後世藝術發展影響深遠,因此現代史學家認為,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為模式,而這個模式,也成為漢文化的大傳統。
為了呈現南宋文化全貌,除了文獻資料的收集剖析,文物的實證也相當重要。南宋時期流傳的文物,不僅是藝術品,也是說明南宋文化的最佳例證。台北故宮藉由收藏之便,文物量多且質優,得以完整呈現南宋文化之貌。
這次從十月八日∼十二月廿六日舉行「文藝紹興─南宋文物大展」,結合書畫、器物與圖書文獻,總計十個陳列室展出三百餘件文物,分作「文化振興」、「藝術創新」、「生活美學」和「傳播與融合」四個單元。「紹興」為南宋首位皇帝高宗的年號,顯示南宋初提振復興之意,特展援引此為題,全方位地呈現南宋在文化與藝術上的創新作為與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