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六年,朝鮮陶工李參平(日本名:金⑩江三兵衛)抵達有田,開啟了日本製瓷之路。在此之前,瓷器一直是中國特有的工藝品。陶與瓷的原料性質相近,陶土質粗,瓷土細密,加之燒造溫度不同,使得兩者於工藝層次上有著差異。中國瓷器一直受到外國歡迎,各國皆有嘗試自行燒造卻遲無進展。
日本製瓷需至公元一五九二、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1537∼1598)以「假道入唐」為藉口,兩次對朝鮮出兵,史稱「壬申倭亂」、「丁酉倭亂」。對於日本陶瓷史而言,卻是十分重要的兩次戰役。由於此役,讓大批朝鮮工匠被帶往日本,將大陸式瓷器及瓦片的技術帶入日本。以西日本為中心的朝鮮陶工相關製瓷便有有田燒的李參平、薩摩燒的沈當吉(鹿兒島縣)、上野燒(高田燒)的上野尊楷(福岡縣)、高取燒的高取八山(福岡縣)及萩燒的李敬(山口縣),其中至今仍知名的,便是有田瓷器,過去多稱作伊萬里燒。
日本的瓷器長期以來,皆是仰賴中國與朝鮮進口,中國龍泉窯青瓷和景德鎮青花,在日本多處遺跡皆有出土發現;十二世紀後,開始輸入朝鮮半島的高麗青瓷。到了十六、十七世紀,亦可見到中國福建漳州窯所製之物。日本自行製作的,仍屬無釉器及陶胎製品一類。雖然本州地區自中世紀時即已製作陶器,但九州地區的施釉陶卻遲至十六世紀末才開始。朝鮮瓷工的進入,雖帶來了製瓷技術,但在草創期(1610年代)卻因為原料之故,初期的產品中可見到陶胎與瓷胎碟交錯堆積之狀。就成品而言,和中國所製的瓷器仍有一大段距離。直到有田町東部泉山發現瓷石礦,有了優良的瓷土,有田瓷器的發展才興盛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