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仙鶴傳奏雲路圖 局部 紙 410×34cm 李豐楙藏
 
「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展覽報導
文∣楊智凱 圖/攝影∣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教作為藝術表現的形式之一,不僅被視為是藝術起源的重要動力,近世以降,從哲學、藝術史、人類學或文學等領域的著作中,亦皆可見到論證宗教與藝術兩者密切相關的觀點。同時,因應宗教的各種教義、儀式與祭典,更豐富其藝術的表現形式,使作品以多元化的面貌呈現。
近期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所舉辦的「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便透過各種不同的媒介載體,呈現出宗教藝術的特色。作為華人本土信仰的道教,其自創始以來歷經近千餘年,不僅深植民間,並促成諸多作品的產生。本次展覽即依八仙慶會、大聖西遊、靈官護法、玄帝修行、封神演義、天界翱翔、地府遊冥、人間祈福等八個子題,對應到東西南北四遊記與天地人的內容,與民間信仰環環相扣,突顯其流傳的通俗性與普遍性,並涵蓋繪畫、雕塑、織品、印版等不同媒材的近百件文物。
道教歷來即於民間流傳,因應信仰逐漸形塑成各種文學經典或民間傳說,「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特色之一即是可見作品取諸於各文本,本展前四個主題實際上便廣泛採取八仙傳說的《東遊記》、唐三藏師徒取經的《西遊記》、馬靈官拯救母親結織陀的《南遊記》、玄天上帝降生轉世的《北遊記》,以此流傳於民間的「四遊記」,展示道教信仰與傳說的不同面貌。
如〈孫悟空出丹爐像〉便是出自《西遊記》中「八卦爐中逃大聖」的情節,太上老君將孫悟空「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煉」,原欲將之煉為灰燼,豈知其按照八卦方位躲於「有風則無火」的巽位,身軀不受其害,待到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取丹時,「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本作將孫悟空神氣凜凜的姿態表現出來,雖以木雕呈現,但展示出在開啟丹爐煙霧冉冉之時,孫悟空騰空躍乎其上的樣貌,恰與跌坐於地的老者與其身邊二童子形成對比。
除去木雕作品外,展件中亦有以繪畫、陶塑、銅像等不同媒材呈現諸多宗教神魔異事的趣味情節,當中故事敘述性最高則應推「吊偈畫」的形式。「吊偈畫」以條幅組畫表現連續故事題材,使情節得以延續,讓觀者更易有想像空間並投入其中,展覽中《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吊偈畫作品,便生動演繹相關傳說的精彩內容。
本次展覽不僅著重於文學經典與藝術圖像,在因應傳統信仰或故事情節的同時,甚至將文字亦作為圖像設計的一環,從而產生出許多表現方式各異的創作,當中尤以與八仙傳說相關的作品最為明顯。
「八仙」之名,究其文獻探查,傳稱已久,成員時代不一且組合也各有不同,直至明代吳元泰的《東遊記》後,方才定型。圖像上八仙與其常見的法器組合,如鐵拐李的葫蘆、張果老的漁鼓、何仙姑的荷花、藍采和的花籃、曹國舅的拍板等,亦已成為範式。實際上,八仙分別對應男、女、老、幼、富、貴、貧、賤的形象,使信眾得以各自投射,並透過其多采多姿的故事得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展件中相關八仙傳說的作品包含有藏字畫聯、繪畫條幅、組字詩對聯與木雕,其中〈八仙條幅〉最為具體展示出八仙各自顯著的獨特形象,由此可窺探其已漸趨固定的圖像。〈八仙上壽組字詩對聯〉藉合體字方式將八仙各自名稱及其形象特色或故事情節,由八句共五十六字凝縮組合為兩行十六字的對聯,如當中將「鍾離點石」、「把扇搖」、「國舅手執」、「雲陽板」各組成一合體字。從純文字的〈八仙上壽組字詩對聯〉、半字半圖的〈八仙藏字畫聯〉、純粹繪畫的〈八仙條幅〉到立體工藝的〈八仙木雕件〉,雖則展示形態或風格各異,但形象已有高度一致性,可見八仙圖像範式的定型。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1年3月號第138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