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草蟲捉迷藏」特展探秘

文∣姜又文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及數量最為龐大的生物。如以現代生物學的分類法來說,牠們是屬於一類六足動物,歸在節肢動物門下。「昆」為蟲之總名,許慎《說文解字》:「蟲之總名也。從二虫。凡之屬皆從。讀若昆」;段玉裁注:「蟲之總名稱,凡經傳言昆蟲即蟲也」。地球上最早的陸地昆蟲出現在泥炭紀時期,隨後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又發展出有翼、具有飛行能力的昆蟲,直到今天,這些「蟲蟲大軍」不僅能適應陸地上多數環境,在湖泊、土壤甚至天空中,也都遍布它們的身影,與人類的生活緊密關聯。夏日炎炎、暑氣蒸騰,此時正是昆蟲大量繁殖、出沒的季節,不僅山林郊野間蟲鳴螽躍,博物館也透過展出古代繪畫中的草蟲蛙蛛形象,展開生機勃勃的盛夏篇章。
國立故宮博物院「草蟲捉迷藏」特展,除了精心遴選院藏不同時代、各種形制的「草蟲畫」,詳介畫作的繪製筆法、風格特色及象徵寓意。更邀集生命科學、昆蟲學等專業領域的學者專家,仔細研究畫中草蟲的外觀、情狀等,試圖區辨、解謎草蟲們的物種與行為意義。在此展覽中,不僅能了解何謂「草蟲畫」、如何畫、為什麼畫,也透過結合當代生命科學知識與圖像,推測古代畫家畫了哪幾種昆蟲,畫得像不像等科普主題。
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來說,草蟲畫較少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畫科,多半依附在花鳥畫或蔬果畫的範疇下。如北宋《宣和畫譜》將繪畫類型分為十門,其中「蔬果」一門錄有小字「藥品草蟲附」,此即「草蟲」首度被畫史著錄提出,置於畫科項下。如以風格來看,草蟲畫可分為工筆和寫意兩種。技法上前者多屬雙鉤填彩,強調精準細膩地表現外觀與姿態;後者常作水墨或設色沒骨,透過筆墨趣味來營造動態與氣氛。「寫實」或是「寫意」,不僅是描繪草蟲的相異技法,同時也是兩種欣賞草蟲畫作的角度。
宋代小品畫中不乏草蟲之作,尤其在宋人細緻入微的審慎觀物下,不僅工筆草蟲精細程度令人歎爲觀止,且深具科學性。宋許迪〈野蔬草蟲〉,將蜻蜓、蝗蟲、蝴蝶和白菜工整地分別構圖於畫面四角,這樣的設計原應使畫面顯得呆板;然因畫家將物像顏色與比例大小搭配得宜,整體視覺上反而顯得和諧平穩。而白菜底部、背景淡色的刷染,可看出畫家試圖描繪地面、呈現野趣生態的企圖。其中白菜的描繪最為巧妙,菜葉、菜梗輪廓以淡墨鉤出,葉片用透亮的汁綠、石綠層層薄染,並在葉脈、葉梗敷以白粉,呈現野蔬清脆爽口的質感。畫家刻意畫出菜葉的枯蝕蛀朽,或許暗示自然循環榮枯寓意;而在昆蟲學家眼中,菜葉上蟲蝕的痕跡,則是推敲屬於哪種昆蟲口器侵咬的依據。
宋李迪〈秋卉草蟲〉同為工筆設色之作,自畫面左下斜出數莖著花草本植物。從葉形、葉貌來看,不類庭院盆栽,屬於野外一隅。而葉叢間確實也正上演著生死交關一瞬間,畫家以精細的筆墨描繪出一隻觸角、口器、複眼、前胸背板、翅、腳皆歷歷清楚的棕色螳螂,牠膨大的前足高舉,呈現攫取之姿;但順著螳螂悻悻然的目光望去,一隻揚翅飛離的小金花龜早已險逃脫。畫家將金龜子的重要特徵如鰓葉狀觸角、身體板片、花紋和足部的刺完整描繪;但卻將伸展而出的蟲翅想像成鳥翅的模樣。可能是因為這類昆蟲甚為輕盈,移動速度太快,使畫家難以透過肉眼,辨識出後翅正確的形狀。這幅小品刻畫細膩,其中以石綠層疊深淺的花葉及精心設計的昆蟲動態,已脫離寫生紀實的樣式,呈現充滿戲劇張力的的感官魅力。
明代孫龍〈草花蛺蝶〉是極為精彩的一件「沒骨」草蟲畫作,全畫純以色彩繪染,不著勾勒。因是畫在礬過的素絹上,故落筆雖濕卻不會過度暈散。圖中花葉、蝶翼豐富的色彩渲染,應是同一枝畫筆蘸染嫩綠、胭脂等色,一筆畫下、一氣呵成的自然效果。相對於工筆寫實的草蟲繪作,旨在表達生機之趣的沒骨草蟲畫中,較難從外觀上判定昆蟲、植物的種類,但這種墨色淋漓的草蟲小品,卻也提供了另一種風格的審美趣味。
昆蟲除了常與花草樹木搭配入畫,在傳統的畫譜畫論中,也常見將蛙、魚、蝦、蟹與草蟲置於同一場景。畢竟如以昆蟲的棲息環境來分類,就有水生、陸生、半水生等。清代阿爾粺〈荷蛙魚荇藻〉描繪了深秋的池塘生態,一支殘荷「嘶的」一聲折斷了長莖,一隻公蛙跨腿伏葉,雙眼圓睜呈現求偶待鳴的姿態。草葉上有翼昆蟲─豆娘靜靜停駐,水中激烈竄動的魚口下,失足的瓢蟲、小蚊猶在激烈掙扎。本作兼工帶寫,荷葉、豆娘、青蛙精細鉤染敷色;池魚、水蘊草則以寫意為之,一靜一動,對比強烈。有趣的構圖、巧妙的設色,流露勃勃生意。

 
全文請見《大觀》2022年8月號第155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