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北壁東側繪大梵天並諸天象,最前方者為大梵天。

明代法海寺壁畫詳解

文∣王中旭 圖/攝影∣王中旭


法海寺位於北京西郊石景山區翠微山南麓半山腰,坐北朝南,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南起依次為護法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和藏經樓。護法金剛殿兩側附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之間兩側環繞廊廡,廊廡中間分別有祖師殿、伽藍殿,藥師殿前方兩側有方丈房和選石場,藏經樓前方有東、西配殿。上述建築中現僅大雄寶殿為明代遺構,殿內周壁保存有精美的明代梵釋諸天壁畫。

法海寺係正統四年閏二月至八年十月間(1439∼1443)太監李童等捐資營建,歷時四年零七個月,正統八年(1443)禮部尚書王直撰《法海禪寺記》敘營建過程曰:「御用監太監李公童,自以遭遇盛時,致身榮顯,朝夕在侍,近被寵光,聖德之隆,譬諸天地。思崇建精藍,歸誠諸佛,以圖報萬一而未得。……乃闢土壤,理榛棘,考方位之正,審面勢之宜,盡捐已資,市眾材,聚諸良工,並手偕作。好善之士,願以財力來者,亦受而不辭。求可以任開創之事者,得福壽師,相與協心同力,課役程功。先作正殿、藥師殿、天王殿,次之翼以鐘、鼓二樓,伽藍、祖師二堂,又次之方丈、僧房,廊廡、廚庫諸屋,次第皆成,環以修垣,高厚式稱,前啟三門,開廣途以通來者。經始於正統四年閏二月廿二日,而以正統八年十月十五日訖工。刻雕藻繪,像設有嚴,香華器物,凡寺之所宜有者,靡不畢具。事聞,敕賜名法海禪寺。」

李童《明史》無載,法海寺西南方有他的墓碑,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名《御用監太監樸庵李君碑》。據碑記,李童(1389∼1453),字先貞,號樸庵,江西人。永樂年間年幼時入宮,成祖目其「儀度端詳,置諸左右」。仁宗時「特加寵異,令參侍帷幄」。宣德時「升授太監,賜第園」。正統丁巳(二年,據建寺碑文應為四年)李童「將所賜緞絹銀鈔,並罄盡己囊,易買木植顏料磚瓦,於都城之西翠微山,創建梵剎一所。太上皇帝賜額為法海禪寺。」並在旁另建有龍泉寺。法海寺大雄寶殿西側佛壇最南端原有李童像,李童像並非以虔誠謙卑的供養人姿態出現,而是與羅漢像並列,體現明代早期政治權勢對佛教的深刻影響。此外李童墓建在法海寺西南,可見李童崇信佛教、捐資建寺,並不僅僅是源於其自身的佛教信仰,應主要是為了死後的福報。

王直《法海禪寺記》提到「好善之士,願以財力來,受而不辭」,可見李童是主要的功德主,還有其他信眾提供了財物等上的支持,胡濙《敕賜法海禪寺記》碑陰刻助緣信官人名,其中王振、阮安、金英、范弘、阮浪、曹吉祥、喜寧等均為宦官。此外《法海禪寺記》碑陰刻助緣法王、上師、國師、禪師、僧官、喇嘛、僧眾、官員人等,其中釋迦也失、啞蒙葛、班丹扎釋、鎖南釋剌、舍敕巴、索南藏卜、班卓兒等均為藏傳佛教高僧。也就是說,法海寺實際上是由以李童為主,眾宦官及西藏高僧共同參與營建的。皇帝、宦官的藏傳佛教信仰與藏僧的資助,使大雄寶殿壁畫中部分神祇造型及裝飾上體現了藏傳佛教藝術的影響。

 
全文請見《大觀》108年6月號第117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