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立軸單色裱實例(作者江育民)
 
林試所手工造紙常設展(下)
文∣鄭椀予 圖/攝影∣農委會林試所手工造紙暨紙質文物維護實驗室

裝裱的格式,一般常見有卷、軸、冊頁與鏡片四種。



卷為最早出現的裝裱格式,自唐代起與立軸、冊頁於書畫裝裱中三足鼎立迄今。工序操作要求最嚴格。裝裱格式上由四個部分組成,由前至後依次為天頭、引首、畫心及拖尾,四個部分中間再以隔水相連接。引首即為畫心之題目,通常使用較華麗之紙張如灑金宣等。拖尾長度較長,除可增加收捲時的直徑,避免作品因過於彎曲而容易受損,亦可作為後人收藏時的題跋紀錄空間,用以增加作品之價值。作法又可分大鑲手卷及小鑲手卷,其中小鑲手卷又分套邊手卷及撞邊手卷;而大鑲手卷又稱為翻邊手卷。撞邊手卷:各部位直接以隔水將天頭、引首、畫心、拖尾鑲黏起來,上下兩邊鑲黏仿古皮紙小邊,並將其對折黏牢(即稱為撞邊或碰邊),再鑲接天頭,仿古皮紙小邊顯露四公釐左右。套邊手卷:有兩種方法:一,畫心鑲接隔水、引首後,上下兩邊包黏仿古色薄皮紙再鑲接天頭,仿古色紙條顯露○•三公分左右。二,畫心鑲接隔水、引首後,上下先鑲約二公分的綾邊或絹邊,再鑲接拖尾及天頭,最後再進行套邊(亦稱包邊或沿邊),較省工但不耐久。翻邊手卷:也稱為轉邊手卷。係將引首、畫心、拖尾挖嵌於染配好的綾絹(也稱為嵌身)中,再以副隔水將各部位鑲黏在一起。這種形式可以將不同規格的畫心裱在同一卷上。



立軸出現於盛唐,為目前最常見的裝裱格式,變化也最多。又可分為中堂、條幅、屏條、對聯、通景屏、橫批等。條幅與中堂可分為單色、雙色、三色,中堂另有宣和裝的形式。

以單色裱而言,就是裱件整體用同一種顏色的綾、錦、絹、紙等材料來裝裱,多用於長形畫心。單色裱可在畫心上下裝飾錦條,一般來說,天地高度比例為三:二,此亦為黃金分割比例。唐代立軸多不鑲邊,宋代左右鑲仿古色窄邊,明代出現寬邊。

雙色裱,則是裱件以兩種顏色的材料來裝裱,於宋代開始出現。第一種格式為在畫心周圍使用同一種顏色的鑲料,包括上下隔水與左右兩邊,二者合稱為玉池,再以另一種顏色的綾絹作為天地。這種格式多用於小畫或畫心較短者。配色上離畫心越近,顏色越淺:反之則顏色越深,以突顯畫心。第二種格式又稱為「通天邊雙色裱」,作法為在畫心上下使用一種顏色的材料作隔水。畫心、隔水、天地鑲接後,兩邊通常再以絹條作細邊。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2年7月號第3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