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龔賢 列巘攢峰圖
 
清翫雅集藏金陵八家作品賞析
文∣李思潔 圖/攝影∣清翫雅集


十二月初,清翫雅集收藏展已於歷史博物館落幕。此次展覽備受各界好評,唯一遺憾乃是囿於場地,許多真蹟佳構,無法於現場陳列。其中,書畫部分蒐羅齊全的「金陵八家」作品,便是無法於現場同時展出的系列之一。「金陵八家」的全數到齊,亦是清翫雅集書畫收藏的實力見證。八家中除了龔賢、樊圻,其餘六位多半連生平紀錄也很難得見,便遑論其作品。若非對繪畫史有些深刻認識,實難將目光由市場亮點的名家上移開,望向這些曾被畫史記上一筆、而現今不甚熟悉的畫家們。

「金陵八家」之說於清代被提出,代表著明末金陵地區聚集的一批遺民畫家,他們政治態度相似,活動範圍多有重疊;畫作中表現出的審美品味及意趣亦有共同之處。當時的金陵畫家在彼此意趣相投之下,形成畫史上特殊的地區性表現。而「金陵八家」,則是由當時活動於金陵的這些畫家中選出八位作為代表,但於不同的畫史記載上,可見不同畫家的名字。最早提出「金陵八家」的是周亮工《讀畫錄》,提出八位畫家:陳卓、張宏、樊圻、鄒喆、高岑、武丹、蔡霖滄、李又李,後僅於乾隆年間成書的《上元縣志》採此說。而張庚《國朝畫徵錄》中則記了龔賢、樊圻、鄒喆、高岑、吳宏、葉欣、胡慥、謝蓀,此說法得到較多認可,在清末秦祖永《桐陰論畫》、李濬之《清畫家詩史》中均採此說,而至近代仍多採用張庚之說法。其中鄒喆的作品已於《大觀》第卅七期為各位讀者選介,此次將重點置於其餘七位畫家。

龔賢 列巘攢峰圖

在張庚所提出的金陵八家中,龔賢(1619∼1689)畫名最盛,被認為是金陵八家、亦是金陵地區畫家的代表人物。他字半千,號柴丈人,祖籍江蘇昆山,後遷居金陵。一生經歷頗為坎坷,早年為生活所迫流落北方,壯年時返回金陵,因支持復社而受到迫害,多次徒居。明亡後,飄泊他鄉多年,於晚年回到金陵定居,鬻畫課徒,生活清貧至卒後「不能具棺斂」,只能委以朋友孔尚任「經理其後,撫其孤子,收其遺文」。

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龔賢桀驁不馴的個性和堅忍的操守。青壯年時歷經晚明的政治黑暗,讓他曾有過豪情壯志,加入復社。復社是明末的文人團體,有感於當時學子不通經書,便以「復興古學」為號召,後便以此為名。但原本以獎掖後學的主旨的團體,卻轉為政治性的訴求。龔賢由於人品剛正,又擅詩畫,因此很快地在金陵有了名聲。明亡後,他多以詩畫表達自己遺民的愛國情思,堅守氣節,甘於清苦。在《讀畫錄》中便記他:「半千早年厭白門雜沓,移家廣陵。己復厭之,仍返而結廬於清涼山下,葺半畝園,栽花種竹,悠然自得。足不覆市井,惟與方嵞山、湯岩夫諸遺老過從甚歡。筆墨之外,賦詩自適。」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13年1月號第40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