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天門一覽 (中)丁丑進士印鈕 (右)清 丁敬 六面印

雲心石面・掌上乾坤

文∣孫慰祖 圖/攝影∣孫慰祖

中國印章演進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現象是衍生出文人用印體系。這一體系孕育於唐代,成熟於兩宋,至明代中葉以後更多是藉由文人獨立創作來延續與發展,從而形成「篆刻」這一特殊的藝術樣式。創作主體的轉變,經歷由個別到普遍的過程。促成此種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而篆刻流派的形成則是篆刻藝術發展趨於成熟的標誌。

石章時代與篆刻藝術的發育
石章的普遍使用,是引導文人階層參與篆刻創作活動的重要動因,也是篆刻藝術形態構成與發展的物質條件。兩宋時代,文人士大夫用印的品類擴大,尋求取材便利、製作簡易的印材是順應社會需求的必然趨勢。近年發現的宋元時代石章來自不同的地區,石質包括滑石、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等。從內容和風格上看多是文人用印。這比文獻記載的王冕、文彭使用石章至少早出一、二百年,石章時代的帷幕已經徐徐拉開。

明初宗室印章採用石材顯然不是突兀現象。卒於明初的魯荒王朱檀〈魯府圖書〉、〈天門一覽〉、〈奎璧之府〉和黔寧王〈沐英〉四方石印都足以表明上層使用石章由來已久。明代宮廷製作的一批石章,印鈕雕刻更為講究,是民間之風進入宮廷的反映。明代中期朱氏家族墓地所出的石印三方,其篆刻的年代亦早於《印人傳》記載文彭從事石章創作的時間。軟石印材易於受刀,創作的快感引發了文人「聊寄其興焉」的情致。而從鑑賞的角度來看,青田石、壽山石的色澤豐富,具有類於玉石的觀感,亦為士人和一般民眾所喜愛。篆刻的創作狀態由此完全改變,為中國印章走向藝術化開闢了坦途。

文人書畫、篆刻是一種雅逸文化。處在富庶生活狀態中的一些文人士大夫並不滿足於一般的市民文化,篆刻進入他們的生活,實際上也包含了追求新奇高雅的情趣以顯示獨立品格的取向。李流芳在〈寶印齋印式序〉中之言:「余少年遊戲此道,偕吾友文休競相摹仿,往往相對,酒闌茶罷,刀筆之聲紮紮不已,或得意叫嘯,互相標榜前無古人」,很能說明此種新的遣興方式帶來的快感,也可看出石章篆刻成為文人書畫、詩文以外尋求排遣的又一獨語空間。

 
全文請見《大觀》2016年11月號第86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