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青花芙蓉手花盆紋盤 1660∼1670 / 梅森塑像筆架套件 1750 / 粉彩盤 1740∼1745

談「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展覽中的瓷器

文∣王成蘭 圖/攝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目前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就是以瓷器為媒介展開的東西文化交流和對話。展覽中的一百卅六件瓷器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置身其中,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中國瓷器對歐洲的影響、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更有因商業的交換、美感的交流和各種交融整合之下文化的全球化。

青花瓷本身就是蒙元帝國時期漢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完美結合的產物。中國景德鎮以當地較為成熟的青白瓷燒造技藝為基礎,應用產自西亞的鈷料(蘇麻離青)進行彩繪,同時採用伊斯蘭風格的造型和裝飾紋樣等,燒造出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格、又以西亞地區為主要銷售地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改變了中國陶瓷史上以單色釉占主流地位的傳統審美格局,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青花瓷器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運往西方,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一六○三年荷蘭人攔截的葡萄牙船隻上裝載的「克拉克瓷器」,在阿姆斯特丹拍賣後獲利甚巨,在歐洲引起轟動,由此也拉開了歐洲瓷器熱的序幕。克拉克瓷得名於葡萄牙的克拉克商船(Krack),這種商船往來於東西方之間,以運輸瓷器著稱。這類胎體輕薄的青花瓷以碗、盤居多,典型克拉克瓷盤的裝飾布局分為內底和內壁兩部分:內底多描畫花卉、人物、動物等;盤沿內壁常環繞著一圈八個扇形或橢圓形的裝飾圖樣,也稱八開光,開光中繪有對稱的花鳥、人物等圖案。多層次的構圖形式類似元青花,整個盤子看上去密不透風,帶有伊斯蘭文化的痕跡。十六世紀荷蘭被西班牙統治,西班牙於公元七一一年被阿拉伯人統治過,阿拉伯人建造了數目龐大的清真寺,所以伊斯蘭文化也影響了西班牙與荷蘭文化。因此,荷蘭人在給景德鎮的訂單裡包含了他們喜歡的幾何形開光和密不透風的裝飾紋樣。作為外銷荷蘭的瓷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克拉克瓷多出現在十七世紀荷蘭靜物畫中,在海達(Willem Claeszoon Heda,1594∼1682)、考爾夫(Willem Kalf,1619∼1693)等畫家筆下,華麗、精美、質感極強的克拉克瓷器常常擺放在華麗的桌布上,與銀器、玻璃器相互輝映,可見這類瓷器已融入荷蘭人的日常生活。

十六世紀後期,日本也開始仿製景德鎮的克拉克瓷器,並因其形似盛開的芙蓉花而稱之為「芙蓉手」。一六五九年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開始出口伊萬里瓷器,最初被用作景德鎮瓷器的替代品。克拉克瓷器聯結了西亞、荷蘭、中國和日本,也引發了一股世界性的仿製風潮,其中,日本、荷蘭、伊朗和德國的模仿品質量較高。

一七○○年左右,景德鎮燒造了一件瓷盤,盤子中央效仿荷蘭銀幣樣式,描畫的是一六九○年八月荷蘭鹿特丹起義的事件。市民考斯特曼(Cornelis Kosterman)因拒絕繳納不合理的貨物稅,與蠻橫無理的稅吏發生衝突,導致稅吏死亡,結果考斯特曼被判斬首。此事激怒了鹿特丹民眾,他們推倒了警長Jacob Zuylen van Nyevelt的房子,抗議不公正的裁決。為紀念這一事件,荷蘭人製作了銀幣、版畫,並在中國景德鎮定製了這件〈青花鹿特丹起義圖盤〉。

 
全文請見《大觀》108年11月號第122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