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洞崖橫琴 2017
 
「錢軼士書畫展」將於大觀藝術空間開展
文∣李思潔 圖/攝影∣大觀藝術空間

自古以來,人類便對於「仙境」有著諸多想像,且於仙境的描繪及書寫上投射了不少自身的情感。尋求仙境,更可能是皇帝、文士等不同階級用盡一生窮究的對象。相較今人,古人與自然親近,他們投注自身理想、感情於山光水色間,幻想其中居有仙人,可以帶領他們窮究世間真理,修身修心。此次將於大觀藝術空間舉辦的「別有天地非人間─錢軼士書畫展」,便以「仙境」為主題,呈現出文士心目中的理想山水。畫家錢軼士,字推十,別署軼園軼士,一九七七年生於上海,現為上海博物館古書畫人工臨摹組組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物修復專業講師。
錢軼士的作品,以宋畫的風格為其構圖來源,作品主山堂堂,氣勢非凡;重視畫面細節,筆下營造出可居可遊的山水環境。每件作品中,皆有點景小人,以及藏於雲煙、林海間的小小房舍。一件作品的細節越多,觀者在欣賞時越能得到樂趣;發現畫面中的微小細節,更能夠吸引觀者的注意力。〈知己秋山〉是一件典型宋畫風格的作品,雄偉主山立於畫面中軸,前景為一片留白的水域,可見幾位小人兒泛舟游湖、涼亭遠眺。該作雖然保留了宋畫的氣勢,但在細處筆墨上,則與宋人不同。錢軼士觀察到,宋畫保留了最多畫家肉眼所見的山石肌理以及親身所感受的環境氛圍,相對而言,較少使用系統化的皴法來作表現。而錢軼士在宋畫的輪廓內,以明人的筆墨為山石填上肌理,形成了兼具真實景像風格以及藝術性的筆墨。另一件〈寒山如玉〉,則是較為脫離真實,藝術性較為突出的作品。畫面上鋒利如刃的薄利山形,結合冷調的冰藍色,讓整體畫面呈現出寒冷而孤寂的氛圍。畫面下方的山路上,三名趕路人彷彿抵禦著寒冷,佝僂著身軀,急步前行。畫面與傳統畫題「盤車圖」相呼應,但表現的手法卻人感到十分具裝飾性及現代美。
與一般畫家不同,錢軼士除了創作,更以臨摹為工作,長期於上海博物館服務。畫家自言,臨摹與創作之間,差異在於心境。在博物館的臨摹工作,要求十分細微,必須將畫面謹細地分割為數多小格,每一小格皆完美複製原作筆墨,十分要求落筆者的筆墨工夫以及觀察功力。然而,更讓人好奇的是,如此要求細節的臨摹工作,會不會對於畫家創作時產生影響呢?
錢軼士用了一個極易理解的譬喻解釋他心目中臨摹與創作的關係:他認為拆解古人筆墨、筆筆臨習的方式,就像是學另一種語言時,都需要經歷的背單字過程。當我們理解了更多的單字時,等到要使用時自然更有把握。另外,錢軼士認為博物館臨摹與學校臨摹,兩者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性:前者更重視每一筆的筆墨是否到位;除此之外,有些細節更需要揭裱後才能發現畫面效果所含的「玄機」。這些差異都讓博物館的臨摹工作與學校單純臨習古畫作品風格、構圖等等有所不同。
由錢軼士的作品來看,他的筆墨是古典的,但畫面無疑是現代的。一幅好的作品,畫家的創作動機與成熟的技法缺一不可。現代社會科技進展迅速,與自然的親近已然被高樓建築重重阻絕。大觀藝術空間「別有天地非人間─錢軼士書畫展」將以精湛筆墨,帶領觀眾進入古人所追求的美妙仙境。

 
相關文章
 
全文請見《大觀》2020年11月號第13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