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 郎世寧 畫魚藻 故宮典藏

年年有魚・餘韻無限

文∣李思潔 圖/攝影∣本刊資料室、國立故宮博物院

除夕圍爐時分,一家子團圓坐於桌前吃年夜飯,是中國人年節的重要行事。餐桌上的豐盛菜色,總少不了一條有頭有尾的魚。這盤魚有時只是拿出來擺擺樣子,並不能吃;就算吃了,也只是挾個幾筷子,就要收起來,以求「年年有餘」之意。除了餐桌,生活也較平常多了幾分喜慶。丁觀鵬〈太平春市圖〉為一卷描繪新春農村時喜慶的春節情景,畫中人們除了互道恭賀新喜,更有各式活動。有孩童正在放鞭炮,或是與背上背著猴子的雜耍小販嬉鬧。有人手持魚燈,狀似為了身後夫人少爺引路。街上的說書人更是吸引了大批民眾圍觀,說學逗唱,好不熱鬧。另有好似現今夜市「撈金魚」的小販,帶著一盆子的小魚,一旁的小朋友伸手比畫,看似對於小販手中魚兒頗有興趣,而演出傀儡戲的舞臺亦吸引了大家目光。畫卷上表現了農家於春節時期的休閒娛樂,而太平盛世下人民的和樂之情,亦於畫卷上表露無遺。

早於中國的先民文化中,便可見到魚型圖騰象徵。在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出土的陶器上,先民以魚型圖紋裝飾於內壁。可見於先民的生活中,已知「魚」這個生物。在文學《詩經》中,「魚」出現的篇幅亦多,最為知名者莫過於《詩經・小雅・魚藻之什》,描述了魚兒悠游的畫面。在其他篇幅如《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或是《詩經・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姜?」都可看出魚於《詩經》中意有所指。

聞一多在〈說魚〉中,認為《詩經》中的「魚」是代替「匹偶」的隱語。如《詩經・陳風・衡門》明顯將「食魚」與「結親」作上下文列舉,而此象徵代表了古人看重魚的生殖能力。傳宗接代確實是古代婚姻禮俗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於《詩經》中,有不少以「魚」代稱心儀的對象,或是影射成理想的配偶。這個譬喻,隨著文化的演進,男女成婚更講究性格相投、琴瑟和鳴而逐漸被棄用。

另有「雙魚」圖像,應與佛教的八吉祥圖示相關。於印度教中,雙魚代表著兩條重要的河流──恆河及也滿拿河;佛教中,雙魚是和諧圓滿及豐裕富足的象徵。〈漢君宜侯王雙魚瓦當墨拓〉顯示了漢代人將吉祥圖像應用於生活當中,瓦當是屋檐前方的圓形瓦,除了美觀,另有防水排水、保護木製飛檐之用。將象徵富足的魚形圖紋用於屋宅,亦有家庭安樂的期許。而於《史記・貨殖列傳》:「水居千石魚陂」,可知漢代時有大面積的蓄魚,將漁業發展成為穩定的經濟來源。富庶的江南,被稱作「魚米之鄉」,可見魚與經濟發展的高度相關。作為新春新氣象,國立故宮博物院精選卅餘件以魚為題的作品,表現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又具有吉祥寓意的魚文化。

 
全文請見《大觀》2015年1月號第64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