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左)東坡詞意 (右)塔山初霽

「傅狷夫的創作與傳承展」介紹

文∣李思潔 圖/攝影∣中華文化總會

傅狷夫(1910∼2007)是臺灣早期重要的書畫藝術家,本名傅抱青,號覺翁,杭州人。幼年從家學,由父親指導文學、詩詞、書法及篆刻,祖父則為他的書畫啟蒙。十七歲時,入西泠書畫社七年,師從王潛樓。除了臨畫習畫,亦利用珂羅版印製古代書畫,打下厚實基礎。一九三三年,他離開杭州,前往南京任事,又隨著國民政府移動至黔、貴、川一帶,結識當時杭州藝專校長陳之佛,成為其入室弟子。一九四九年,傅狷夫隨國民政府來臺。當時不少書畫家隨之來到臺灣,落地生根。傅狷夫來臺後,眼前所見俱是和故鄉不同的風土。臺灣為海島,獨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風貌的變化,讓傅狷夫為之著迷。尤其是海洋波濤洶湧的氣勢及變化,更讓他為之著迷。

傅狷夫亦是一位藝術教育家,其子傅勵生便說父親對於學生付出的心力,讓身為兒子的他都會嫉妒。在他的回憶中,傅狷夫還在任公職時,於週末以家教形式教些學生,以馬晉封為首的幾位老學生們,一年三節奉束脩來家,是他很鮮明的兒時回憶。傅狷夫也曾應當時文藝協會之邀請前去教課,除此之外尚有臺泥以及臺北市南京東路上開過班,所教授的多半是以興趣為主的業餘人士。後應聘為國立藝專(今臺灣藝術大學)教授,才正式在學校裡教書。

據其公子所言,於國立藝專教授的時間,正是傅狷夫創作風格推陳出新、有較大進展的階段。傅狷夫來臺後畫風的轉變,由傅申所言的一段話最能看出。傅申是於大二時於鐵路局黨部禮堂見到傅狷夫的作品,深感和學校老師所教習的不同,十分心動。後來傅申透過同學老師的介紹,入了傅狷夫老師的門下。傅申觀察傅狷夫作品,初來臺灣時,所繪的仍多是家鄉山光水色,如杭州的湖光煙柳、江南的太湖帆影、長江、四川嘉陵江的沿岸景色。居住臺灣的時日漸久,筆下的風景逐漸轉為南港家門外的水田、東北角海岸、阿里山日月潭等風景。

 
全文請見《大觀》2015年10月號第73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