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
密碼 :
 
相關文章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畫面 故宮典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四月敬呈「清明上河圖特展」

文∣李思潔 圖/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之謎
〈清明上河圖〉作為中國廣為周知的作品之一,其背後卻藏有許多未解之謎。首先,傳為最早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其畫家便有所爭議。由金朝官員張著在此卷上留下的題跋寫:「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這段文字成為現今關於張擇端的少數文字紀錄,但仍有疑問未解。如張擇端的活動年代極為重要,關係到〈清明上河圖〉的作成時間。

現今的「通說」張擇端為北宋人,然而究《宣和畫譜》,並未記錄〈清明上河圖〉,也無張擇端之名,這便產生了張擇端是否為北宋人的疑問。因此,明人董其昌提出一說,認為此圖雖然以北宋城市風景為主題,卻是在偏安南京後、懷念故都的心緒下創作:「乃南宋人追憶故京之盛,而寓清明繁盛之景,傳世者不一,以張擇端所作為佳。」

其次,則是〈清明上河圖〉所繪的季節及地點問題。清明節是春季的傳統節日,宋代朝廷規定,清明節各地均須祭掃陵墓,以示對亡靈的哀悼。人們除了至郊外上墳,亦會於城中走走,因此〈清明上河圖〉是一件描繪清明時節郊外及城中的風俗畫。但有人就畫面提出許多於春季不合宜的描繪,像是「新酒」的公告,應出現在於秋季穀物豐收之時,並非清明節所能看到的街景。因此,有學者認為畫題的「清明」並非指季節,而是政治安定、經濟繁盛的和樂清明景象。作為一件向皇帝敬呈的作品,描繪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的作品以示對皇帝政績的認可及推崇,亦無不可。

〈清明上河圖〉吸引人的原因,除了背後許多難解之謎,更重要的是畫面的豐富度。在、長五二八公分,寬廿四・八公分的畫幅中,可見人物逾五五○人,且人物表情生動活潑,並非單純點景的刻板樣式。尚有一百棟以上的建築、廿多艘大大小小的船隻。據張著所言,張擇端本便長於界畫,可以想像對於建築、車馬的描繪精細,但對於人物同樣有著細膩的表現,也讓學者提出此卷可能為多數畫家合作的成果。

 
全文請見《大觀》2016年4月號第79期
雅墨文化事業 版權所有©2012 www.yamore.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者服務信箱│daguanart.ae@gmail.com  業務電子信箱│daguan.ae@gmail.com